• <b id="r1e9l"><meter id="r1e9l"></meter></b>
    <strike id="r1e9l"></strike>

    首頁>檢索頁>當前

    教育家影像

    郭秉文:本于“平和”辦大學

    發(fā)布時間:2019-03-12 作者:楊 陽 來源:中國教師報

    郭秉文(1880-1969),字鴻聲,教育家,曾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校長和東南大學校長,連續(xù)3次作為中國首席代表出席世界教育會議,并被推舉為世界教育會副會長。

    1915年,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出版了一本博士論文,名為《中國教育制度沿革史》。該書甫一出版,就立刻引起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并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再版。著名教育家黃炎培說:“受而讀之,蓋空前之作也?!边@本書的作者就是近代中國在哥倫比亞大學取得教育學博士學位的第一人郭秉文。

    在燦若星辰的近現(xiàn)代教育家中,郭秉文是極其特殊的一位。優(yōu)異的求學經歷,使他成為歸國留學生中的佼佼者。他充分利用現(xiàn)代報刊媒體,培育新教育的“公共空間”,積極聯(lián)系各種教育社團,成為教育界引人注目的人物,甚至成為中國教育的國際代言人。但是,當他擔任了7年的東南大學(今南京大學)校長之職,并處于教育事業(yè)的頂峰時,遭遇了“易長風波”,被卷入了政治漩渦。此后,他遠離中國教育界,雖然還在國際舞臺上為中國教育代言,但是國內教育圈卻很少看到他的蹤影了。這樣的起伏跌宕,是其他教育家?guī)缀鯖]有經歷過的。因此,郭秉文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顯得獨具特色。

    郭秉文的辦學業(yè)績是毋庸置疑的。他任職的東南大學與北京大學并稱為當時中國大學的兩大重鎮(zhèn)。郭秉文的辦學理念,由他自己總結為“平”,即達到四個平衡:通才與專才的平衡、人文與科學的平衡、師資與設備的平衡、國內與國際的平衡。在郭秉文看來,《大學》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的“平”字是治學、治事的座右銘。他認為,自己平生為人處世是本于“平和”二字的,因為平乃能和,和乃能進。

    正是在“平和”理念的指引下,為了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的“平衡”,郭秉文要求學校做到“三育并舉”,即通過“訓育”(德育)、“智育”“體育”三者共同施行而使學生在才能、體魄、精神、道德和學術諸方面達到“相當?shù)陌l(fā)達”的境界。故此,他在學生的教育方面主張自由主義,并在教育目的上尊崇個性主義,促進個性的自由發(fā)展。例如,在學生訓育方法上,郭秉文于1918年提出六條原則:利用天性之原則、觸發(fā)統(tǒng)覺之原則、引起趣味之原則、應用暗示之原則、選擇思想之原則、養(yǎng)成習慣之原則。

    其實,郭秉文很早就認識到育人對國家的重要性:“教育之改良為一軸,牽動各種事業(yè)皆隨之而變新,教育造成人才為國家之棟梁,措國家于磐石之安,故曰,與國民進步最有關系者,乃教育也?!币越逃葒睦硐肱c信念為出發(fā)點,郭秉文認為教學要平衡,因此制定了人文與科學平衡的教育方針,并努力使東南大學成為中國科學發(fā)展的基地、人文科學的基地,使東南大學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先進科學的結合點。在郭秉文的倡導下,校園內涌現(xiàn)出史地研究會、學衡派、國學研究會等校園人文性學術社團;創(chuàng)辦于美國的留學生科學社團——中國科學社,也轉移至東南大學校園。

    學校要辦好,離不開優(yōu)秀教師。郭秉文在擔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校長時,在全國率先開辦暑期學校,聘請竺可楨、舒新城、黃炎培、朱經農等著名的文理各科教授進行授課,還邀請梁啟超、蔡元培、蔣夢麟,甚至美國的杜威等前來講學,提高各類教師和各級教育行政管理人員的水平。而他在東南大學任職時,則推出一攬子具體方案,使學校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著名學府。美國哲學家杜威、英國邏輯實證派大師羅素、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等就先后來東南大學講學,一時傳為美談。

    優(yōu)良的師資和良好的辦學效果來自于郭秉文對各國大學之間交流與合作的倡導。郭秉文才識宏通、眼界廣闊,很早就定下國內與國際平衡的教育原則。他認為,東南大學要成為國內外學術交流的中心必須博采眾長,廣求知識于世界。1923年,郭秉文帶隊出席由美國教育學會發(fā)起的世界教育會議,并在會上闡述了太平洋地區(qū)大學的合作思路。在他看來,大學要通過合作促進國際了解與友誼,可以通過交換教授、互遣學生、交流課程、相互派遣教育考察團等方式,實現(xiàn)教育實體之間的真正合作;還可以通過研究國際問題、培育世界精神、組成國際性大學聯(lián)盟等方式,真正發(fā)揮大學在國際交往中的重要作用。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郭秉文制定教師出國培訓的相關規(guī)定,并不斷派遣教師出國進修,同時通過外出考察與擔任多個國外文化教育機構的要職,引進國外優(yōu)秀人才。

    事實上,終其一生,郭秉文始終秉承傳統(tǒng)文化中“和”的理念,以教育、文化為推進平和的重要手段,他辦學的流風遺韻不僅影響了近現(xiàn)代高等教育,而且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遺產。他對中國教育的歷史貢獻,正如學生敬送的挽聯(lián)所言:“巍巍鐘山,萬人空仰芳惠在。浩浩江水,千古長留教澤存?!?/P>

    (作者單位系北京市敬德書院)

    《中國教師報》2019年03月13日第13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综合13p,亚洲一区在线曰日韩在线,av黄片毛片在线观看

  • <b id="r1e9l"><meter id="r1e9l"></meter></b>
    <strike id="r1e9l"></str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