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2019年春節(jié)電影,最熱門的非《流浪地球》莫屬。在大年初一這個全民狂歡的時候播映,本身就顯示了這部電影的自信和期望。上映后,熱度居高不下,無論是科幻文學界,還是娛樂界,以及科普界,或者觀眾都在以自己的方式關注這部電影。
《流浪地球》這樣一部被稱為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電影,其蘊藏的教育價值不容小覷。成人在帶著孩子走進電影院,享受科技和創(chuàng)意帶來的饕餮大餐之后,除了引導孩子閱讀原著,還可以做什么呢?
聊一聊隱喻的“意義”
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電影常常具有強烈的“意義感”,將世界和人生的意義巧妙地融入其中??档抡f過:這個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的燦爛星空,二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律。好的科幻小說或電影,會將二者結合起來,作品最后都落到思考人類的歸宿這一宏大主題。在觀看電影后,成人可以適時與孩子探討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什么?表達了何種訴求?探討了世界和人生的何種意義?”
正如劉慈欣一貫的意象:宇宙級別的災變,人類在面對災變時萬眾一心的奮斗和犧牲,面對挑戰(zhàn)時艱苦卓絕的應對,等等?!读骼说厍颉返囊饬x也是如此,然而故事中的小人物也同樣讓人感動,影片中家庭的糾紛和情懷是宏大意義的具象和折射。
我們還要記得與孩子一起分析《流浪地球》與美國科幻大片的不同之處,美國文化強調(diào)個人英雄主義,常常將問題的解決寄托在一個英雄身上。在好萊塢電影中,地球遭遇無妄之災時,通常是兩種解決方法,超級英雄解救全人類,或者建造“諾亞方舟”帶人類逃出地球?!读骼说厍颉防锉磉_的家國情懷,不僅是與美國大片的差異所在,更是打動國人內(nèi)心最柔軟之處的“啟動鍵”。操縱地球逃離太陽系的驚艷設定,本身便是對家國情懷的張揚,正應了劉慈欣那句話:“太陽死了,人還活著?!痹跂|方文化中,地球象征著人類全部的生活、文化和歷史。劉慈欣說過:“太空旅行是一種離開本源文化去流浪的情節(jié),如果把地球變成宇宙飛船,就有了更深的含義——我們不是在流浪,依然和我們古老的文化在一起?!?/P>
《流浪地球》蘊含的意義遠遠不止這些,還有面對挑戰(zhàn)時的勇氣、遇到困難時的堅毅、悲天憫人的情懷、為了使命的犧牲……這些都是孩子成長中必需的養(yǎng)料。
學一學科學的“思維”
科幻,是與科學聯(lián)系起來的,卻不是真正的科學,而是對于未來科技的暢想。無論在科幻電影還是小說里,都或多或少蘊藏和包含著各種科學知識,或者能夠引發(fā)閱讀者去思考探究科學知識。成人可以鼓勵孩子在閱讀過程中分析、思考其中的知識。
這些知識可以分成三種:第一種是“實然”的知識,是指那些真實客觀存在的知識,或者顛撲不破的規(guī)律和事實。在《流浪地球》中有個場景:各國救援隊在接到韓朵朵的求救后,紛紛返回幫助主角一行人推動撞針,不斷趕到的救援隊員形成隊伍,把各自的手放在了前面隊員的身上向前推。其實真實的科學并非如此,一般情況下最后一個人的推力無法傳遞到前面去。就算這些力都能傳遞過去,那站在第一排的隊員們是無法用肉身承受這些力的!在分析這個場景或故事時,成人可以鼓勵孩子思考力傳遞規(guī)律,也就是牛頓第三定律。這個定律就是“實然”的知識,真實的科學知識。
在這部電影里,孩子還可以觸發(fā)諸多的科學火花,探究更多的真實知識,如地球的構造、水循環(huán)、物態(tài)變化、地球磁場和核聚變等知識。紅巨星、引力彈弓效應、洛希極限等專有名詞或術語,也是在觀看電影時繞不開的真實知識。
第二種知識是“竟然”的知識,是在小說或故事中出現(xiàn)的“硬核”知識,以嚴格技術推演和發(fā)展道路預測,以描寫極其可能實現(xiàn)的新技術新發(fā)明給人類社會帶來影響的科學知識或發(fā)明。如1927年《大都會》的視頻通話,1968年《2001太空漫游》的手機、平板和人工智能,1989年《回到未來2》的虛擬現(xiàn)實技術和可穿戴設備……在這些硬核科幻小說里,我們都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科幻作品中的黑科技已經(jīng)變?yōu)楝F(xiàn)實。這些知識就是“竟然”,它們竟然從紙上走到了現(xiàn)實,竟然從暢想變成了實際。無疑對于閱讀科幻小說的讀者來說,這是最令人心潮澎湃、大呼暢然的部分了。
劉慈欣的小說為何會贏得如此贊譽,關鍵在于能把最瘋狂的想象和最前沿的科技無縫對接。他發(fā)明的“降維攻擊”這個概念就是典型的例子,如今這一概念在互聯(lián)網(wǎng)界被廣泛引用。還有《帶上她的眼睛》里提到的電離層飛機、傳感眼鏡,也都是在科技上有前瞻性的。
越是偉大的科幻小說,就蘊藏著越多偉大的、能夠改變世界和生活的硬核科技?!度祟惡喪贰纷髡咴f過:“科幻小說幫助大眾形塑了對于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新事物的理解,這些技術會在接下來的幾十年內(nèi)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以及社會?!?/P>
最后一種是“超然”的知識,科幻小說和電影最大的核心在于合情合理而又天馬行空的科學想象。作者或編劇在核心設定下,為了目標達成和情節(jié)演繹的需要,會幻想出許多科技產(chǎn)品。這些知識超越現(xiàn)實世界和當前的科技水平,在現(xiàn)代科學的基礎上,加以想象和拔高。就像《流浪地球》中發(fā)動機、地下城、運載車等諸多的“科技產(chǎn)品”,是為了幫助地球逃離太陽系的工具和想象。當孩子看到這些稀奇古怪的事物一定會驚訝和好奇,成人就可以與他們討論:未來世界中是否有可能?它們是以現(xiàn)實生活中何種技術為藍本的?人類可以如何努力到達……
學習科學,不僅需要知識,還需要科學的方法、思維和精神。閱讀科幻小說或觀看電影,其實也是科學方法的學習??苹玫谋举|(zhì)是幻想,這樣的幻想不是空想、亂想,而是具有內(nèi)在邏輯的想象?;孟胍粯邮挛锖苋菀?,但當你要幻想諸多事物,就要使其相互之間不矛盾,還要符合小說內(nèi)在的情節(jié)和人類的生存規(guī)律,這樣的挑戰(zhàn)就顯而易見了。
(作者單位:上海市三林東校)
《中國教育報》2019年03月01日第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