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農耕生產生活器具展廳’,展示的是從播種到收割的各種傳統(tǒng)農具……”吉林省通化縣快大茂鎮(zhèn)中心小學紅領巾解說員正在為參觀的來賓介紹學?!懊袼灼饔藐惲叙^”中的展品。
原來,在快大茂鎮(zhèn)中心小學校園內,有一座完整的傳統(tǒng)“東北農家院”,院落里土坯房、老井、葡萄架、倉房一應俱全。屋內有土火炕、吊搖籃、雕花柜等。民房另一間屋子里的天棚上掛滿了描繪“掰苞米”“攥湯子”“堆雪人”“編筐簍”等場景的剪紙作品。而這些極具民俗風情和生活氣息的作品都出自該校學生之手。
“撕紙”撕出吉尼斯紀錄
2016年5月26日,在快大茂鎮(zhèn)中心小學的操場上,1741名學生都專心致志地“擺弄”著手里的一張紅紙。7分鐘后,孩子們將手里的紅紙高高舉起,每張紅紙都變成了一幅字。隨后,孩子們把這些字有序地貼在百米長卷上,巨幅手撕作品《弟子規(guī)》便展現(xiàn)在觀眾眼前。隨著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官吳曉紅大聲宣布“挑戰(zhàn)成功”,操場一片歡騰……
一所鄉(xiāng)鎮(zhèn)小學是如何將“滿族剪紙”的特殊技藝——撕紙,帶到了世界文化舞臺?“這要追溯到17年前我聽到的一堂美術課!”身材高大、性格爽朗的快大茂鎮(zhèn)中心小學校長劉潔笑著說。
2001年,初任校長的劉潔曾到下轄村小聽過一節(jié)特殊的美術剪紙課,任教的是從小酷愛剪紙的青年教師張杰。那一天,劉潔第一次聽到不用剪刀的剪紙課。原來,張老師指導學生用手撕,而且發(fā)現(xiàn)手撕圖案的毛邊茬有剪刀剪不出的獨特效果。不久,劉潔就把他調到中心校,專門為他配了一個工作室,還幫助他聯(lián)系民間藝術家倪友芝、滿族文化專家王純信當面指教。
“劉校長就是我的伯樂?。 痹趧嵉闹С止膭钕拢瑥埥艿摹八杭垺闭n越來越精彩,“撕紙”技藝也突飛猛進?,F(xiàn)在的張杰已成長為“吉林省民間藝術家”“吉林省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和“吉林省勞動模范”。
張杰還清晰地記得2013年在北京開畫展時的情景:“劉校長一下火車,便擠著公交車到了美術館,和我們一起粘貼學生作品,一干就是10多個小時?!薄靶iL和我們一樣,有時趴在冰涼的地板上,餓了就吃碗水煮掛面,累了就躺在地上喘口氣……”美術教師張焰說。
受張杰影響,校內其他幾位美術教師也開始學習“撕紙”技藝,研究“撕紙”教學。他們或以滿族民間傳說、英雄人物和民俗故事為背景,或以家庭和校園生活為場景,讓孩子們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文化的熏陶中進行撕紙創(chuàng)作。學校也陸續(xù)出版了《少兒滿族剪紙讀本》《小學生撕紙技藝教程》等系列校本教材。
2012年8月,中央電視臺《芝麻開門》欄目組慕名來到快大茂鎮(zhèn)中心小學,錄制“民俗大挑戰(zhàn)”節(jié)目。學校3名選手不負重望,在層層選撥中脫穎而出,以構思巧妙和極具童真稚趣的撕紙作品贏得了一等獎。
“我們就要通過倡導‘撕紙’這樣的課堂,關注孩子的個性化表現(xiàn),激勵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孩子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劉潔說。
“老物件兒”集出大名堂
“看,這老柜子上的雕花,多好的手藝啊,保存多少年都不褪色。”為什么想到把傳統(tǒng)民居蓋到校園里?劉潔說,自2007年開始,在王純信教授的言傳身教下,學校就開始收集一些“老物件兒”。隨著“老物件兒”增多,學校不得不考慮如何“安置”它們。
2010年8月,學校遷入新校舍,校園有了更大的空間。劉潔馬上帶著團隊,先后考察了白山市長白山滿族文化博物館、吉林市滿族文化大院,還特邀幾位專家前來指導,幾番論證后,把一間閱覽室改裝成“陳列室”,那些收集來的“老物件兒”有了更好的安身之地。
學校收集和展出“老物件兒”之舉,縣委縣政府也給予大力支持,投入專項資金40萬元用于“民俗器用陳列館”的建設。于是,劉潔號召全校師生又進行了新一輪的收集民俗“老物件兒”活動:無償捐贈的,登記造冊寫下捐贈者姓名;能夠購買的,出資買下;同意代為保管的,就精心陳列于館內。
之所以對收集“老物件兒”情有獨鐘,劉潔有自己的想法:“在我心中,每一個老物件兒都是有感情的,看起來都那么安靜,但它們承載著許多滄桑故事。”
2012年秋天,“民俗器用陳列館”已初見規(guī)模,占地400平方米,包括兩間草房、一座油坊、一座倉房,以及牛圈、豬圈、柴垛、碾盤、轆轤等一應俱全的東北農家院誕生了。館內有藏品1000多件,其中有很多50年以上的淘金盆、風扇車、雕花柜等,也不乏百年以上的酒簍、清花瓶……
“當我們不知道要撕什么的時候,老師就讓我們到‘民俗器用陳列館’走一走,看著看著,同學們就真的會找到想撕的東西了!”四年級(1)班的黃梓淇同學說。孩子們相信紙張是可以說話的,而賦予紙張生命力的正是孩子們靈巧的小手。
“劉潔和她的團隊讓一所普通的農村學校具有了豐富而獨特的文化,成就了農村孩子快樂學習的夢想!”通化縣教育局局長于勝利說。隨著“滿族剪紙”傳承教育成果的擴大影響,快大茂鎮(zhèn)中心小學先后獲得“全國少兒滿族剪紙教學基地”“全國中小學中華文化優(yōu)秀傳承學校”等多項榮譽,通化縣被文化部評為“中國民間滿族剪紙文化之鄉(xiāng)”。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12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