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兒童”是我們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學校希望學生是端行、悅思、溫情、健美的。我常常在想:如何才能實現(xiàn)這樣的育人目標呢?學校的“六年多讀一百本”活動給了我啟示:從微信薦讀導讀,到課堂精讀研讀;從自讀漂流書,到組織讀書節(jié)(讀書會)……“六年多讀一百本”活動營造了親子共讀、師生共讀的文化氛圍,學生閱讀學“端行”,交流促“悅思”,漂流傳遞有“溫情”,了解自我知“健美”。
觀照這樣的學校文化,我在班級也開始了書香文化建設。為了營造濃濃的班級書香文化環(huán)境,我與學生共同商量后,構建了一個自助式閱讀交流平臺——班級圖書角。我希望通過圖書角讓學生知道,“他(她)在讀什么書”“他(她)讀了哪些書”“他(她)是怎么讀書的”……彼此之間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引領學生在玩中讀、思中讀、學中讀,從而墊高自己的學習起點。
開啟智慧之門
書籍的種類決定了閱讀的維度,閱讀的維度決定了學生成長的高度。
一千個家庭可能有一千種書籍,我們班級圖書角的書籍“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學生自愿捐贈并定期更新,推薦書籍的扉頁要寫上推薦語。
除了學生薦書,我們還發(fā)動家長薦書、老師薦書,重點推薦對學生行為習慣、意志品德和學習能力有幫助的書籍。經過日積月累,書籍品種越來越豐富,質量越來越高。學生都感嘆道:“人人推薦一本書,教室變成了大書屋。”
課間的圖書角成為班級最熱鬧的地方,學生每天都在書屋中開心地“挖寶尋礦”“沙里淘金”。
開啟悅思之門
閱讀讓學生的思維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翱翔,讓他們從自己的小小視角認識大大的世界。我認為,閱讀無邊界、無禁忌、無拘束,閱讀不僅要讀進去,而且要讀出來。
每天課前3分鐘,我都會請學生介紹為什么推薦這本書,你最喜歡哪本書,你讀了這本書有什么感想、收獲,還有什么問題想問。
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了起來,各種各樣的問題在親子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層出不窮。比如,“為什么地球是圓的,看起來卻是平的”“百慕大你去嗎”“火星上有人類嗎”“為什么二郎神有3只眼”“恐龍比人類還怕熱嗎”“你會成為卷毛老師嗎”……
開啟愛心之門
“把最好的與大家分享”是班級圖書角推薦書籍的最基本要求。我建議學生精挑細選,把自己最愛讀的書帶來,寫上寄語和薦言,真誠地介紹給同學。
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學生雖然開始有點為難和不舍,甚至自己借閱自己的捐書,但后來有些書被評為“月度最受歡迎的書”,或者自己被評為“閱讀之星”時,他們的開心、激動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也許,孩子們將來會明白,閱讀不僅會讓人有深度,還會讓人有溫度。
開啟自律之門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蕭伯納說: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
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我們還會加強對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班的圖書角管理以學生為主,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從圖書角的布置裝飾到借書卡的制作使用,從圖書分類編碼到上架整理,從制定圖書借閱規(guī)則到圖書管理小組輪值,都是學生自定規(guī)則、自成制度、自行管理。
而我的作用是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因勢利導,幫助學生在養(yǎng)成閱讀習慣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自理能力和自控意識。
班級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我們不斷思考、實踐和完善。班級圖書角雖然建設得很“樸實”,但有學有思有興趣,有情有愛有溫度,我們的教室墨香彌漫、書聲瑯瑯,閱讀讓孩子學更深、路更寬、行更遠。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南京市芳草園小學)
《中國教師報》2019年05月15日第1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