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id="r1e9l"><meter id="r1e9l"></meter></b>
    <strike id="r1e9l"></strike>

    首頁>檢索頁>當前

    以“八項行動”促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不斷擴大優(yōu)質教育覆蓋面——

    甘肅山丹:讓每一個孩子就近上得好學

    發(fā)布時間:2020-11-03 作者:尹曉軍 劉淵德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一場大雪過后,祁連山冷龍嶺北麓銀裝素裹,寒風陣陣。但在山腳下的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霍城中心小學的教室內卻溫暖如春,師生們在舒適的環(huán)境中開展各類教學活動,其樂融融。

    “這幾年,學校先后投入800多萬元,新修了教學樓、宿舍樓,硬化了操場,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實現即時、環(huán)保、綠色供暖,明年春季水沖式廁所也將投入使用。”霍城中心小學校長石建善掰著手指頭給記者托出了學校的變化。

    近年來,山丹縣以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城鄉(xiāng)教育一體化發(fā)展等“八項行動”為抓手,持續(xù)推進義務教育均等化,進一步縮小城鄉(xiāng)、區(qū)域、校際之際的差距,努力構建起了覆蓋城鄉(xiāng)、布局合理、質量保證的教育公共服務體系,讓所有孩子都能夠充分享受到了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強化投入,科學繪就“新藍圖”

    經過多年的努力,山丹縣“有學上”的問題基本得以解決,但隨著近年來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義務教育發(fā)展不均衡的矛盾顯現,“上好學”等問題仍然突出。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怎么支持都不為過?!边@是歷屆山丹縣委、縣政府的共識,圍繞教師專業(yè)能力、教育教學質量、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等推進全縣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八項行動”計劃隨之出臺,困擾山丹教育發(fā)展的“瓶頸”問題開始“破冰”。

    “要持續(xù)推進義務教育均等化,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加快教育布局調整優(yōu)化步伐,進一步縮小城鄉(xiāng)、區(qū)域、校際之際的差距,讓每一個孩子就近上得了學、上得好學,努力形成更為普惠公平的教育?!鄙降たh委書記馮軍的話擲地有聲。為此,山丹縣在優(yōu)化辦學環(huán)境、改善辦學條件上下足“繡花功夫”。近幾年,該縣累計投入資金2億多,城區(qū)中小學(園)和農村小學全部建成了教學樓、住宿樓、綜合樓和塑膠運動場,全部建起了標準化功能室、衛(wèi)生室和心理咨詢室;城區(qū)學校全部免費接入了城市集中供暖管網,農村學校鍋爐供暖全部進行徹底改造,并為全縣農村寄宿制學校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172臺,實現環(huán)保、綠色供暖。

    同時,投資3000多萬元,建成總出口帶寬5G的山丹教育城域專用網,全縣519個教學班和功能教室100M光纖到班,“班班通”實現全覆蓋,全縣所有學?;緦崿F了備課有專網、資源有平臺,上課有終端,課后有空間。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近日,山丹縣東街小學近500名一年級新生迎來“開筆禮”,場面蔚為壯觀。“過去由于學校辦學條件緊張,舉辦類似的大型活動都是奢望。如今,新建了教學樓,原來的窄小操場拓建成了標準塑膠運動場,每天大課間活動全校2661名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孩子們可開心了?!闭f這話時,東街小學校長荊小蘭一臉自豪。

    盤活師資,激活教育“新動力”

    2016年,在山丹縣教育局工作多年的雷顏俊,調至新建的山丹縣清泉學校擔任校長。一同調入的還有山丹縣“周艷春小學語文工作室”首席導師周艷春。短短幾年時間,在他們的引領下,這所新建校打出抓管理和教學質量、校園文化建設等一套漂亮的“組合拳”,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攀升。

    “教育的核心競爭力落腳于學校,學校的核心競爭力落實在教師?!鄙降たh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祁建軍介紹說,近年來,該縣以教師隊伍建設為突破口,一方面通過不斷完善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堅持“輸血”“造血”并重,促進縣域內、校際間師資均衡;另一方面,大膽啟用“新人”,選拔一大批德才兼?zhèn)涞拿8甭?、中層干部充實到新建學校和農村學校,為薄弱學校帶去了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教學方法,激活了辦學活力。

    與此同時,通過實施“先鋒引領”“黨員志愿活動”等活動,積極引導廣大黨員教師開展教研科研活動,并將師徒結對和教學支持活動有機結合、精準對接,幫助農村學校提升教研水平,實現優(yōu)質教育資源效益最大化,提升農村學校教學質量。

    山丹縣開展的全方位立體式教師培訓,采取走出去學、請進來教、課堂上練等舉措,著力轉變教師教育理念、精準指導教師教學工作、大力培育本土“教育專家”,充分調動了一線教師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陸續(xù)推廣和實踐。

    同時,“師徒結對”“送教下鄉(xiāng)”“聯(lián)盟教研”等一系列本土化培訓扎實推進,教師基本功訓練、讀書活動、微課大賽、優(yōu)質課評選、信息技術說課比賽、“一師一優(yōu)課”等活動常態(tài)化開展,每一名教師都能夠在平臺上充分展示,在交流和互動中穩(wěn)步提升。在此基礎上,山丹還構建起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名師、教育專家等教師隊伍成長體系,形成了“校校有名師”的教育格局。

    城鄉(xiāng)同步推進,均衡邁出“新路徑”

    陳戶鎮(zhèn)范營小學屬農村薄弱學校,由于該校規(guī)模較小、師資結構不太合理、名優(yōu)骨干教師短缺等因素,課堂教學質量一直“徘徊不前”,導致學校生源逐年減少。但今年秋季開學后,范營小學校長郭華驚喜地發(fā)現,好幾名轉到城區(qū)學校的學生又回來了,學生首次實現了“正增長”。

    “通過網絡互通錄播平臺,我們的學生不僅和城區(qū)學校的學生‘在線同上一節(jié)課’,而且老師們每周也會和城區(qū)學校教師一起備課、交流,互動教研、聽課評課,城鄉(xiāng)課堂教學實現了‘零距離’?!惫A笑著道出了學生回升的“秘密”。

    得益于城鄉(xiāng)“同步課堂”,山丹縣的農村薄弱學校可根據自身教學實際,隨時通過網絡選擇參與縣域內任何一所學校的教學活動,并同步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光有“同步課堂”還不夠,該縣利用“新山丹—APP”上傳覆蓋學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優(yōu)秀微課和重難點教學視頻3000余節(jié),構建起“線上線下”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良好氛圍。同時,組織全縣骨干教師通過免費公益直播線上學習答疑平臺,為全縣學生即時提供適時、精準、有效的教育服務,全方位助力學生有效學習和個性化成長。

    此外,山丹縣還引導各學校挖掘自身優(yōu)勢,通過特色樹品牌,以品牌促學校內涵式發(fā)展,一大批具有山丹特色的學校和“田園式”“生態(tài)式”“書香式”快樂學校應運而生,實現了“校校有特色、班班有活動、人人有特長”的特色辦學目標,形了成百花齊放的多元教育格局與教育生態(tài)。(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尹曉軍 通訊員 劉淵德)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综合13p,亚洲一区在线曰日韩在线,av黄片毛片在线观看

  • <b id="r1e9l"><meter id="r1e9l"></meter></b>
    <strike id="r1e9l"></str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