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陽光斜斜地灑進小班教室的積木區(qū),幾個孩子圍坐在一起搭“城堡”。突然,“嘩啦”一聲,樂樂的城堡散了一地。原來是小?。ɑ愡^去,一把抓走了城堡樓頂?shù)姆e木。樂樂伸手想把積木拿回來,結(jié)果小小卻揚起了拳頭。樂樂“哇”的一聲哭了,孩子們跑過來開始告狀?!袄蠋熇蠋煟⌒“褬窐返某潜ね频沽?,還要打人!”我看向小小,她像一只受驚的小刺猬,攥緊積木,舉起了拳頭,嘴里發(fā)出“啊啊”的聲音,卻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
我沒有急于制止或說教,而是嘗試“聽”懂小小的話。我先安撫了其他孩子,然后走近小小。我彎下腰用手輕輕摸了摸她的頭發(fā),對她笑了笑。我注意到她的手因為用力而指節(jié)發(fā)白,身體緊繃,這表明她有些緊張不安,防御心理很強。在這種情況下,任何詢問都可能引發(fā)她更激烈的反應(yīng),因此我需要讓她感到安全和放松。
我蹲下來,將耳朵湊近她,假裝在認(rèn)真傾聽,然后大聲說:“小小,老師‘聽’懂了,你是不是覺得樂樂的城堡搭得特別棒,也想一起玩,對嗎?”這一步的關(guān)鍵在于,將她破壞性的行為“翻譯”成一個合理、積極的動機(想?yún)⑴c),為她提供一個“臺階”,也給所有孩子一個重新認(rèn)識這件事的視角。
接著,我摟著小小,指向哭泣的樂樂,用緩慢的語速說:“你看,城堡壞了,樂樂很傷心。我們一起來幫他修好,好不好?”同時,我向樂樂解釋:“小小很喜歡你的城堡,她不是故意的,她想和你一起搭,可以給她一個機會嗎?”這便將指責(zé)的現(xiàn)場,轉(zhuǎn)變?yōu)榻鉀Q問題的現(xiàn)場。
小小看看我又看看樂樂,猶豫地遞出了積木,我立刻給予鼓勵并邀請所有孩子一起加入“重建”。在合作中,小小通過遞積木進行互動,每次都能收到同伴的微笑或大拇指。她體驗到了友好交往帶來的愉悅,這比任何說教都有效。
沖突過后,有孩子好奇地問:“老師,小小不會說話啊,你怎么聽見她說的是什么啊?”我笑了笑回答:“我從她的眼神、表情和動作里‘聽’見了呀?!?
每個舉起的拳頭,都可能隱藏著一種被聽懂的需要。對于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來說,問題行為是他們常用的交流“語言”。作為幼兒園教師,我們不僅要做“裁判”,還要做“翻譯官”和“引航員”。耐心、細心的觀察和基于信任的共情,是打開他們心門的鑰匙。這個小小的沖突使我相信,教育的智慧在于理解孩子問題行為背后的需要,并將孩子的問題行為轉(zhuǎn)化為學(xué)習(xí)和成長的機會。
?。ㄗ髡邌挝唬汉颖笔”6ㄊ卸ㄅd縣天宮寺中心幼兒園)
《中國教育報》2025年11月23日 第0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