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id="r1e9l"><meter id="r1e9l"></meter></b>
    <strike id="r1e9l"></strike>

    首頁>檢索頁>當前

    診斷式記錄:提高教師洞察力

    發(fā)布時間:2025-11-23 作者:郭燕 來源:中國教育報

    教師觀察并記錄幼兒的游戲行為。 作者供圖

    幼兒在搭建游戲基地。 作者供圖

      觀察記錄本應是教師“看見兒童”與“有效支持兒童”之間的橋梁,但我發(fā)現,它卻困住了一部分教師。他們如同疲憊的“記錄員”,日復一日在格式化的表格里重復填寫,卻越寫越迷茫,越寫越遠離教育的本真。我們不禁反思:問題究竟出在哪里?這種形式化的記錄,能提高教師的洞察力嗎?為尋回觀察記錄的意義,我們循著“診斷困境、破舊立新、實踐驗證、內化升華”的路徑,試圖撬動一場真正意義上的變革——不為完成紙面任務,只為解決真問題,真正促進教師成長。

      1

      困境:沒有目標的記錄猶如“盲人摸象”

      常規(guī)教研日,一段3分鐘的無聲視頻吸引了教師的目光。畫面里,果果在建構區(qū)專注地搭著斜坡,倒了又搭,執(zhí)著而安靜。我請大家像平時一樣觀看這段視頻,然后寫一份觀察記錄。一小時后,50份觀察記錄呈現在大家面前:“果果拿積木平放、豎放,倒了繼續(xù)搭?!薄皩W⒘?,能持續(xù)搭建?!薄叭狈记?,需要指導。”……

      當差異很大甚至觀點相反的關鍵詞呈現在白板上,會議室陷入了沉默。李老師困惑地問:“園長,同一個孩子,同一個行為,為什么我們的解讀如此不同,甚至完全相反?是孩子的問題,還是我們的記錄方式有問題?”李老師的話引發(fā)了大家的共鳴,她接著說:“上次關于樂樂的記錄,我認為是‘調皮’,張老師說是‘探索’,爭論無果。原來我們連‘如何觀察’都沒有形成共識!”“感覺我們不像老師,倒像‘文字加工員’。”……

      從大家的討論中,我意識到,沒有目標、沒有思路的記錄,讓教師陷入了“盲人摸象”的困境。這些不是50份作品,而是50份無用的信息孤本。我們要共同思考:什么樣的記錄,才能穿透行為表象,真正讀懂孩子?

      2

      破局:廢止形式化記錄,建立新觀察框架

      “從今天起,我們不再做無目的的白描式觀察記錄!”我說出這句話,會議室里先是一片驚愕,隨即響起幾聲歡呼。但輕松很快被擔憂取代:“不寫這個,我們怎么進行過程性評價?”“家長問起孩子的發(fā)展,我們怎么回答?”我沒有回避,而是直面大家的問題:“我們不是要放棄觀察,而是要升級觀察方式?!比缓?,我請教師分組討論:觀察是為了什么?一份真正有用的記錄,應該包含哪些內容?教師迅速分組展開熱烈討論。王老師先發(fā)言:“觀察必須有目標,如果我看果果搭積木時想著‘他怎么解決問題’,一定能看到更多細節(jié)。”李老師補充道:“記錄要說明‘孩子在干什么’和‘接下來還可以支持孩子做什么’,否則仍是廢紙?!逼渌〗M也紛紛提議:“分析要鏈接《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不能憑感覺。”“記錄要有重點,要定期交叉互看,避免思維局限。”……

      我將各組的建議匯總,最終凝練成了全新的觀察框架:目標先行、聚焦關鍵、診斷為本、同伴互助。我們放棄了“廣角鏡”式的全景描述,改用“顯微鏡”捕捉與目標緊密相關的幼兒典型言行。同時,將記錄模板設計成三欄,分別為行為樣本(客觀事實)、教育診斷(理論鏈接與發(fā)展分析)、支持策略(具體可操作的后續(xù)行動),小組每周循環(huán)審閱記錄,共同提升專業(yè)性。

      3

      轉變:從記錄行為到讀懂孩子、支持成長

      新框架實施第一周,王老師再次來到建構區(qū),這次她的目標明確而堅定:觀察果果在建構游戲中展現的“問題解決能力與科學思維”。她不再急于動筆記錄,而是靜心觀察果果搭建管道積木的每一個細節(jié)。她注意到,當管道連接處出現縫隙導致小球卡住時,果果先是嘗試用手按壓接口,發(fā)現小球能通過后,立即找來透明膠帶纏繞固定連接點。當軌道后半段坡度不夠導致小球出現停滯時,他不斷抬起軌道末端嘗試變換高度,同時低頭觀察小球滾動速度的變化,改用更厚的積木塊作為底座,成功讓小球加速滾入終點籃筐。

      帶著這些鮮活的細節(jié)回到辦公室,王老師寫下了一份截然不同的觀察記錄。觀察目標:果果在搭建小球軌道時的問題解決能力與科學思維。行為樣本:果果用膠帶固定連接縫隙,通過更換底座調整坡度,成功讓小球連續(xù)滾動。教育診斷:果果展現出了問題識別與解決能力,能理解結構與運動的因果關系;善用工具進行遷移,在調試過程中表現出良好的專注力與堅持性。支持策略:可提供多種連接材料與可調節(jié)支架,支持果果探索更復雜的軌道結構;設置“S型軌道”挑戰(zhàn),促進果果將經驗遷移到新情境中。

      寫完后,王老師將記錄給同組的李老師看。李老師細細讀完,提出了關鍵一問:“果果通過反復調試找到了解決方案,說明他具備很好的探索能力。但為什么不一開始就選擇更高的積木塊?或許他缺乏系統(tǒng)的規(guī)劃意識,我們可以提供軌道設計圖紙,幫助他從局部調試轉向系統(tǒng)設計?!边@個新穎的視角讓王老師眼前一亮,她立即在支持策略中補充了“設計引導”環(huán)節(jié)。

      這樣的專業(yè)對話在教研組內蔚然成風,大家不再糾結于記錄是否完整,而是熱切地探討如何從游戲行為中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支持策略如何引發(fā)孩子的新探索。陳老師深有感觸地說:“曾經,觀察記錄就像是橫在我與孩子之間的一層毛玻璃,我只能機械地記錄模糊的身影,如今,它成了一扇明亮的窗,讓我清晰地看見每個孩子獨特的思維脈絡?!?/p>

      一段時間后,看著桌上那一摞摞充滿洞察力的“診斷式記錄”,我感到欣慰。我們終于打破了形式主義的外殼,讓觀察回歸了本質——不是應付檢查的作業(yè),不是堆砌文字的負擔,而是教師讀懂孩子、支持成長最本真的專業(yè)姿態(tài)。

     ?。ㄗ髡呦邓拇ㄊ〕啥际行陆騾^(qū)第一幼兒園黨支部書記、園長)

    《中國教育報》2025年11月23日 第0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综合13p,亚洲一区在线曰日韩在线,av黄片毛片在线观看

  • <b id="r1e9l"><meter id="r1e9l"></meter></b>
    <strike id="r1e9l"></str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