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在學校創(chuàng)辦了木藝工作室。近千名學生曾在這里留下足跡,而小雅的故事,是其中最動人的一章。
小雅是個安靜內(nèi)向的孩子,我第一次注意到她,是在木藝社團的招新會上:其他學生都在熱烈討論著要雕刻什么元素,只有她安靜地站在角落,專注地撫摸著一塊老榆木的紋理。
“你喜歡這塊木頭?”我走過去問道。她抬起頭,怯生生地說:“老師,您看這里的紋路,像不像年輪在訴說著故事?”這句話讓我心頭一震。她的手指輕輕劃過木紋,眼睛亮晶晶的,那專注的神情讓我動容。后來,我經(jīng)??吹叫⊙欧艑W后還留在工作室,她不像其他學生那樣急于完成作品,而是會花很長時間觀察木材,仿佛在與木頭對話。
有一次,我給學生播放了一段關(guān)于“鯨落”的紀錄片,當畫面中巨大的鯨魚緩緩沉入深海,周圍逐漸聚集起無數(shù)海洋生物時,我注意到小雅的眼眶濕潤了。
“老師,我想用木雕表現(xiàn)這個畫面?!彼穆曇粲行╊澏叮暗也恢涝搹哪睦镩_始?!薄八囆g(shù)創(chuàng)作就像鯨落一樣,需要時間的沉淀。不要著急,我們先從了解材料開始?!蔽?guī)е⊙艁淼讲牧鲜遥⌒囊硪淼赜|摸每一塊木料,認真向我詢問每種木材的特性。當她選中一塊胡桃木時,我暗自點頭——她的眼光很準,這塊木料的紋理確實很適合表現(xiàn)深海主題。
我愛看小雅雕刻的模樣,砂紙摩擦木紋的沙沙聲,刻刀與木材碰撞的篤篤聲,共同筑起天然的心理結(jié)界。當她因反復修改而焦躁時,我會指著窗外的梧桐樹說:“你看那些被雷擊過的樹木,傷疤處往往最堅硬?!睗u漸地,她學會了在挫敗時閉目深呼吸,讓木屑的清香平復情緒;學會了怎樣使用不同目數(shù)的砂紙,將急躁打磨成從容。
然而,創(chuàng)作的過程并不順利,她的作品在即將完成時突然斷裂??粗艁y無措,我拿起斷裂的部分說:“你看,這個裂口多像生命消逝的痕跡?有時候,意外也能成就藝術(shù)。”她愣住了,隨即眼睛一亮。接下來的幾天,我看著她將斷裂處改造成鯨體分解的畫面,那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創(chuàng)意讓我欣慰不已。
作品完成那日,整個工作坊都為之驚艷:深褐色的胡桃木上,鯨魚的骨骼化作海底山脈,與木紋完美融合,周圍的海洋生物栩栩如生,斷裂處綻放的珊瑚暗示著新生的開始。最令人動容的是小雅的創(chuàng)作手記:“每次雕刻到疲憊時,我就把額頭貼在木頭上,仿佛能聽見年輪里傳來大海的潮聲?!钡拇_,木藝能夠溫潤學生的心靈,潤的是在失敗中站起的勇氣,是在重復中安住的定力,是在殘缺中看見完整的智慧。
在社團展覽大會上,小雅站在作品旁,自信地向其他同學講解創(chuàng)作理念,燈光灑在她身上,襯得她的笑容格外耀眼。我望著小雅被學生們簇擁的身影,忽然明白了剛開始學雕刻時師傅的話:“好木頭會說話,好老師要當傳聲筒?!比缃裎也耪嬲靼?,木藝教育從來不只是培養(yǎng)匠人,而是讓人學會在裂縫中看見星河。
在小小的木藝工作坊內(nèi),我見證了許多個“小雅”正在木藝中生長:有的從急躁變得沉穩(wěn),有的從怯懦變得堅韌,有的從迷茫走向篤定……這讓我確信:這不僅僅是一堂木藝課,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和成長。
(作者系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qū)第五中學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5年05月22日 第0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