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長沙晚報》報道,長沙市某小學一名學生創(chuàng)辦了一家“干飯人公司”,幫同學完成“光盤行動”,據說“生意”挺不錯,每天能掙十多元錢。班主任知道后,并沒有禁止或批評這名學生,而是非常智慧地通過班級民主討論等方式決定“公司”是否繼續(xù)運營。雖然“干飯人公司”暫時被“取締”,班主任的做法卻引來網友點贊,也給我們很多教育啟示。
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會不斷探究,不斷試錯。如果老師用愛心包容、用智慧引導,學生反而能有意外收獲,真正成長成才。小學生看到“商機”而開辦“干飯人公司”,既是受社會商業(yè)文化的影響,也是一種試錯行為。班主任沒有直接批評學生,而是在保護兒童身心的前提下,引導學生看到問題所在,并予以妥善解決。當老師把學生的問題當作育人的時機和資源,而不是簡單粗暴對待,好的教育就發(fā)生了。
當下,建設教育強國需要培養(yǎng)更多師德高尚的智慧型教師。“雙減”政策持續(xù)發(fā)力,家長期望很高,老師育人挑戰(zhàn)不小,學校要有意識地給老師松綁,減輕不必要的負擔,也要積極支持老師升級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實踐范式,大膽探索育人規(guī)律。學校包容老師,老師才能包容學生,善待犯錯的學生。實際上,無論是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還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都是育人的良機。孩子是在問題情境中成長起來的,在如何善待孩子的問題方面,學校、家庭和社會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取得共識。
教育者也要認識到,學生視角應是學校和老師處理教育問題時的基本立場。就拿校園里的“光盤行動”來說,這是學校師生的共同規(guī)約。學生若就餐時吃不完,該怎么辦?如何把食育和學生的身心特點與成長需求統(tǒng)一起來,還是一個現(xiàn)實問題。老師和學生就餐要“光盤”,這是一種客觀要求。站在成人立場和節(jié)儉教育角度看,是有道理的。但我們必須明白,如果學校提供的學生餐出現(xiàn)超量、單調乏味或不合學生口味等情況,還必須一味強迫學生“光盤行動”嗎?這樣做是否合適?學生是否有理由不“光盤”?
教育要回歸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內在需求。任何教育都要以兒童喜歡、能接受的方式進行,這樣才能助力他們長遠發(fā)展。育人無小事,網絡環(huán)境下師生關系成為社會公眾高度關注的問題。班級教育活動雖然是校園中的小事,但也可能引起巨大的輿情,值得教育工作者關注和反思。“互聯(lián)網+家長關注”的育人反饋社會信息效應,給學校和老師帶來較大影響,已經成為一個教育變量。如何善待、善用這種效應,警惕和防范潛在的教育風險,幫助老師更好完成立德樹人任務,是一種現(xiàn)實考驗。廣大老師要“致廣大而盡精微”,做好育人細節(jié),慎用且用好信息技術手段,防止某些教育問題被無限放大。
基于此,教育行政部門可盡快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互聯(lián)網+育人范例+家長關注”教育信息資源平臺,形成多方協(xié)力的育人場。借助信息技術傳播育人智慧和教學范例,是新時代教育變革的重要內容?;ヂ?lián)網是雙刃劍,家長關注教育是一種動力,也是一種壓力。教育者特別是老師,只有以大愛、高尚師德為魂,以專業(yè)智慧和信息技術為妙用,才能把握住立德樹人的良機和主動權。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22年04月01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