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新時代深化教育改革的重大命題和核心任務,兩者辯證統(tǒng)一、相輔相成,但又不完全同頻同步。從改革實踐看,治理體系建設總體上先于治理能力的建設。如果說治理體系更多地支撐了各級各類教育的普及,治理能力將更多地助推教育質量提升。基于這個認識,我認為從現在起到2035年近20年的時間里,我國教育的主要任務是由治理體系現代化到治理能力現代化,或者說要把改革的著力點更多放在治理能力的提升上。
教育治理能力建設涉及多個方面,但歸根到底要落實到教育中去,突出體現在學?;盍Α⒔處焺恿蛯W生的創(chuàng)造力三個方面,這是教育的內核,必須通過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來達成目標。
一是要增強學校的活力。目前,學校承擔了過多的社會責任,一些學校應付各種評比和檢查,育人的工作受到了干擾,學校的活力受到各方面的詬病。增強學?;盍鸵鋵嵎殴芊蠛同F代學校制度,使學校能夠安心開展教學工作。要找準增強學?;盍Φ年P鍵點和突破口,圍繞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目標,特別是完善立德樹人的落實機制,想方設法解決德育的虛化、體育邊緣化和美育形式化,還要形成學校與政府、家庭、社會協(xié)同育人的有效機制。
二是要增強教師的動力。教師是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最活躍的因素,也是教育變革的根本動力。全國教育大會提出的九個堅持之一就是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未來幾十年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蓬勃發(fā)展,面對新一代科技革命,傳統(tǒng)的教師培養(yǎng)、培訓和發(fā)展體系面臨著重大的挑戰(zhàn)。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如果教師的動力沒有激發(fā)起來,我們的教育改革就很難說取得成功。增強教師的動力,首先要深刻認識把握教師的使命,不管未來技術如何進步,都不要動搖教師教書育人的本分,只有教師熱愛教育事業(yè),才會有教育發(fā)展的原動力。其次,要把更多的經費用于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和職業(yè)地位。再其次,要根據時代要求,改革教師培養(yǎng)體制,增強教師職業(yè)技能,健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制度體系。
三是要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未來幾十年我國經濟要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fā)展,必須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必須有大批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我們的學生長于解析能力,而短于實踐能力,過重的學業(yè)負擔,抑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有人形象地說有的孩子入學時像個問號,畢業(yè)時像個句號。要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首先要保護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其次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育學生的勞動意識、勞動技能和崇尚勞動的價值觀,促進學生自覺將知識、技能主動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再其次,要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要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高遠志向,歷練敢于擔當、不懈奮斗的精神,形成勇于奮斗的精神狀態(tài)、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做到剛健有為、自強不息。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28日第8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