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鐵中府河學校是由民國初年創(chuàng)建的“榴陰小學”發(fā)展而來的?,F(xiàn)代著名音樂家、文學家、教育家葉伯和作詞作曲的《榴蔭小學校歌》流傳至今,歌詞的最后為:“全德全人,吾校所宗,由家而國,趨于大同?!?/p>
我校要培養(yǎng)的,必須是有社會責任、愛勞動、善合作、懂尊重、不拜金的下一代。
把愛勞動放在首位
我校同仁一致認為,德育不只是德育老師的事情,也不只是班主任的事情。學校形成了全體教師利用一切機會讓學生體驗勞動、合作的樂趣,讓孩子們懂得“由家而國”社會責任的擔當。
分管后勤的Z主任,發(fā)現(xiàn)夏天植物長得快而割草機的噪音太大,頻頻影響校園的寧靜。于是在校園里召募小園丁志愿者,小學一年級到初三學生均積極報名,最終形成了美化校園“大軍”。每個班包片修剪,小學部負責修剪灌木、草坪;初中部負責修剪樹枝。一開始,灌木被剪得七歪八扭的,后來在老師帶領下,學生們的“技術”不斷提高,校園里的草坪、灌木被修剪得整整齊齊,樹叢也疏密有致,有的地方還留下優(yōu)美的弧度。學生們從自己的勞動成果中找到了極大的快樂,也在付出中增進了對學校、對班級的情感。
在鐵中府河學校,經過多種教育活動,使“勞動是自我的需要”成為學生的主動意識,勞動因而也變成自主的行為。校歌里“由家而國”的體現(xiàn),是首先愛班級這個“家”、這個小集體,然后愛學校這個大集體,然后再去愛更大的集體——國。
全校每個學生都會唱我們的校歌。通過唱響校歌,我們引導孩子們理解大同社會的內涵,明確“天下為公”所揭示的走向大同社會的路徑,進而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
把集體、平等寫在學生們心上
我校把集體主義精神看成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關鍵。每個周五下午,學校最后一節(jié)班會課總是讓同學們期待不已:主題班會不是由老師操控全場,而是由同學們共同討論完成從內容選擇到具體活動以及參與形式等流程。
“清明前的春游活動討論的焦點是:如何在春游時集體給抗日英雄獻花圈?”有老師回憶,“有的同學提議用鮮花代替往年的紙花,有的又提議班里每個同學貢獻一朵花,最后由最心靈手巧的同學把這些花扎成一個大花環(huán)。春游當天,同學們集體來到建川博物館,分別參觀了‘中流砥柱’館和‘國軍抗戰(zhàn)’館,最后把40多名同學一起合力完成的花環(huán)敬獻在趙一曼烈士的雕塑前。有同學問道,川軍裝備這么差,為什么還這么能打?有人回答,你不知道啊,川軍沖鋒的時候都一起往前沖,沒有后退的!”
學生集體離校出游,本來在教師們心中是有風險顧慮的。但在鐵中府河學校,這樣的春游始終是被鼓勵的,因而也是一直堅持下來的活動。集體主義精神也就是在這樣的氛圍里養(yǎng)成的。
鐵中府河學校校歌與校訓有一種深刻的聯(lián)系。我們的校訓是“尊重、仁愛、進取、有為”,而“尊重、仁愛”與歌詞里的“大同”互為表里。
2018年國慶節(jié),鐵中府河學校舉辦“祖國生日派對”,時間安排在中午。學生們把會場裝扮得喜氣洋洋,準備了很多好吃的,準備好好慶祝一番。當四年級一個班正在分享美味食物的時候,有一名學生提議,“老師,我們邀請保安叔叔一起來分享吧!國慶節(jié)時我們可以跟家人出去旅行,可他們還要堅守在學校?!边@個提議立刻得到了全體同學的贊同。因為這個班的老師平時就是一個對人很平等的人,出校門的時候經常跟保安打招呼:“李師傅,還沒下班啊。”此情此景都被學生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所以才有了這樣感人的一幕出現(xiàn)。而學校領導班子平時對教師們也很尊重,每當在走廊上碰到教師匆匆走去教室,分管教學的副校長都會停下來側身讓道,并報以微笑。
我們逐步完善了聚焦品格養(yǎng)成的“成都市鐵中府河學校德育目標體系”,并依此構建了“成都市鐵中府河學校德育課程體系”,形成了科學化、系列化、制度化的主題式德育活動。在這個體系中,學校德育處、團委(學生會、少先隊)、各年級組、各班級都統(tǒng)籌在主題德育活動的實施之中,互不重復,各有重點,縱成序列,步步深入,形成合力,充分發(fā)揮各組織的作用。
校歌傳唱全德全人教育
鐵中府河學校是九年一貫制的學校。學校力圖讓學生在這九年中逐步認識、強化“好好學習”是實現(xiàn)理想的關鍵,學習是一種責任。而責任感是實現(xiàn)理想信念的關鍵。
信仰是一種力量。當有社會責任、愛勞動、善合作、懂尊重、不拜金等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入心入腦后,學生們發(fā)生了明顯變化。比如在精神風貌方面,我們的校園里就彌漫著“尊重、仁愛、進取、有為”的氣息。我校初2018屆中考重點率達到56.39%;初2019屆、2020屆在全區(qū)期末統(tǒng)考中,在全區(qū)29所學校中綜合排位均居前三。
教師們在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的同時,自身的思想境界也得到凈化和升華。雖然全校教師平均年齡不到30歲,但已有40%的教師成長為市、區(qū)“學科帶頭人”“優(yōu)秀學科教師”“優(yōu)秀青年教師”“教壇新秀”等名優(yōu)教師。
一位初二年級的同學在日記中寫道:“小學的時候我就感受到校歌旋律的美。那是一次在去給先烈掃墓的集體出游路上,老師帶著我們一遍又一遍唱著校歌。車窗外掠過的各樣色彩的鮮花,把綠油油的田野裝扮得很美,仿佛讓大地也有了美妙的旋律?,F(xiàn)在我已是一名初中生了,我理解了校歌內在的含義,它在不斷提醒我們成為燦爛的人、玲瓏的人、全德的人,要為這個國家、整個社會貢獻自己的能量,讓社會更美、更善……”。
每當5月,校園里總會盛開石榴花。榴花似火,人們經過校園的時候,時不時會聽到略帶民國初年風格的旋律:“府河之濱,草木蔥蘢,創(chuàng)立斯校,培植兒童。進步如榴,花枝燦爛;結果如榴,使之玲瓏。全德全人,吾校所宗,由家而國,趨于大同。”人們看著榴花,會對旁邊的人說:這是鐵中府河學校的校歌。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鐵中府河學校校長)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26日第7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