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支撐。學校課程體系如何重建、怎樣實施,是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湖南師大附中”)近幾年一直思考的問題?;谝匀藶楸镜霓k學理念,學校初步構建了“人本課程體系”。這一體系,參照了新高考坐標系,但卻不是為新高考所做的“私人定制”,它更多地觀照了育人這一考試制度改革的終極目的。
湖南師大附中的“人本課程體系”,基礎部分是國家課程,特色部分是校本實施課程。實際上,由學校自主設計開發(fā)的校本選修課程,屬于狹義的校本課程,是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三級課程體系中的學校課程。按照國家新課程計劃,這樣的校本課程加上地方課程,只能占課程體系的10%至12%,其實施前提是開齊、開足國家課程,確保國家課程的基礎性地位。
作為課程實施主體,學校應對國家課程進行“二次開發(fā)”,即根據(jù)地域、學校和學生等多種因素,制定校本化、個性化實施方案,這種校本實施課程,也叫“校本課程”,只不過是廣義的校本課程。與校本開發(fā)課程(即狹義的校本課程)相比,校本實施課程(即廣義的校本課程)更有意義。因此,學校在開齊、開足、開好國家必修課程和選擇性必修課程,確保國家課程的基礎性地位與實施質量的前提下,通過選擇、強化、整合、補充、提升、拓展等方式,對國家課程及地方課程進行“二次開發(fā)”,使之更切合地域、學校和學生實際情況,更符合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fā)展的需要。
校本化要注意貫徹育人宗旨。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必須緊緊把握育人方向,貫徹立德樹人教育宗旨,聚焦學生終身發(fā)展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為此,我校“人本課程體系”做了三大努力:一是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與國家課程的密切關聯(lián),從“社會參與”“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三個方面做了分解;二是強化了“立德為先”理念,專門創(chuàng)設了“‘公’課程群”,并提高了德育課程地位,強調了學科德育滲透,彰顯了文化熏陶功能,突出了道德踐行意義;三是明確了課程育人價值和育人目標,強化了課程育人功能。確立育人目標時,我校依據(jù)“教學相長”原則,兼顧學生成長和教師成長兩方面。
校本化要注意提升課程價值。以實踐課程為例,國家課程中的綜合實踐課程,包括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和研究性學習三大類型,每個類型課程的具體實施都由學?!岸伍_發(fā)”,因而成為開發(fā)校本選修課程的熱門領域。總體來說,學校綜合實踐課程的“二次開發(fā)”效果普遍較好,堅持18年之久的“四體驗活動”(軍營、農村、企業(yè)、社區(qū))已然成為了學校亮麗的名片。同時,學校強化綜合實踐課程的價值挖掘,將各類實踐活動建設成培養(yǎng)仁愛精神、責任擔當、服務意識、團隊精神、合作能力的育人陣地。學校還從湖湘學派“求仁履實”治學傳統(tǒng)中獲得靈感,將其組合成“‘仁’課程群”,使綜合實踐課程育人價值取向更加明確,引導學生在綜合實踐和成長體驗活動中“求仁履實”,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校本化要注意體現(xiàn)地域和學校特色?!秶一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強調要“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過程中,要注重研究地方、學校和學生,充分融合地域文化、學校文化特質,全面考察學生學業(yè)性向和成長特質,努力使校本課程體系個性鮮明,富有特色。在這一點上,學?!叭吮菊n程體系”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融合湖湘文化傳統(tǒng),將湖湘精神特質中的心憂天下、埋頭苦干、求仁履實、敢為人先等元素,融匯入“公、勤、仁、勇”四大課程群中,體現(xiàn)地方特色;二是發(fā)揮校訓的訓育功能,誕生于1928年的“公勤仁勇”校訓,不單是學校的特色標簽與精神旗幟,而且是價值取向和育人標桿。以校訓為統(tǒng)領,學校系統(tǒng)設計校本實施課程的框架結構,將德育、學科、活動、個性四大課程群以校訓文字命名,并將校訓釋義確立為四大課程群的育人價值內涵,構建了助力學生成人、成才的四大課程支撐體系。
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曾說:“如果人被迫只顧眼前的目標,他就沒有時間去展望整個的生命?!闭n程不應因考而立,而應因人而設。作為校長,應立足新高考而又超越新高考,把課程建設和立德樹人結合起來,把教育教學和生命成長結合起來。唯其如此,新高考背景下的學校課程體系建設才能具有系統(tǒng)性、層次性、科學性,從而邏輯地指向人的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研究型高中建設的校本探索與實踐”【課題批準號:XJK18AJC005】研究成果)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19日第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