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教育強國建設規(guī)劃綱要(2024—2035年)》中強調“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當前,有效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已成為社會共識、學校責任、師生行動,還要持續(xù)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過程,要從青少年抓起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走深、走實、走寬。
其一,貫徹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貫穿于國民教育體系的要求,加快教育教學的大中小幼一體化進程。要保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教學的各學段縱向貫穿性,保證學生伴隨學段提升而持續(xù)接受教育?!吨腥A民族大家庭》《中華民族大團結》《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等系列教材為相關學段開展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教材內容為各學段具體施教提供了難易參考和層次邏輯。目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教學大中小幼一體化已經(jīng)普遍鋪開,關鍵環(huán)節(jié)是要通過“上看”“下看”,明確特定年級、特定學段在教學內容上、難易程度上的準確定位,承接低年級、低學段,服務高年級、高學段,切實避免內容重復及教育失位、越位。
其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要將校內與校外聯(lián)結起來,推動學校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協(xié)同育人。要構建起聯(lián)結家庭、校園、社區(qū)、地方、國家的教育大格局、寬空間,有針對性地實現(xiàn)學校的學理性教育與社會的實踐性教育相結合,將文字人格化,將書本社會化,從大課堂的基地、展覽、案例中,發(fā)現(xiàn)人、事、物,分析歸納出情、理、神,真正做到將教育具象化、本地化、生活化、鮮活化,有形有感有效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現(xiàn)全鏈條育人。
其三,實施數(shù)字賦能,向網(wǎng)絡要資源、要空間。信息網(wǎng)絡突破了時空限制,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提供了多樣化的資源。要用網(wǎng)絡技術、數(shù)字資源突破地方性學校在空間、實體資源方面的局限,利用云參觀、人機對話、沉浸式體驗等方式拓寬師生教育教學視野,將地方與中央、局部與全部連接起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才能邁入更大空間、更高格局。
其四,師資是教育教學的關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目前,舉辦示范課、進行賽課、案例評選、課件制作評比等已經(jīng)成為以賽促訓、以賽促學的師資培訓形式。還要通過規(guī)范、常態(tài)化的師資培訓,促進施教者全面正確深刻掌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核心內容、目標意義、基本原則、方式方法、短板誤區(qū)以及與其相關相近德育主題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等。
其五,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評價是其教育教學的指揮棒和評價量尺,需要科學合理的教育評價體系作支撐。評價體系對于教育內容具有對照、檢查、補缺的功能,建立科學合理的教育評價體系對于指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示范校建設、規(guī)范教育行政區(qū)劃內的教育工作、推動學校教育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性意義和校準作用。
此外,各民族師生交往交流交融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重要途徑,要依托各類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活動,創(chuàng)新交往交流交融形式,讓各族青少年在研學交流中認知“五個共同”,感悟各民族血脈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經(jīng)濟相依、情感相親,不斷增進“五個認同”。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學中華民族共同體學院教授,中央四部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景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