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
職業(yè)教育是以培養(yǎng)應用技術人才為目的的實踐本位的教育類型,充分體現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原則,與勞動教育聯系緊密。如何進一步貫徹落實勞動育人,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我們應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遵循人才成長規(guī)律,創(chuàng)新方法,豐富載體,從以下幾個方面構建科學的勞動育人體系。
落實勞動育人,要圍繞一個中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的教育體系,需要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做好“五育并舉”文章。要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勞動教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在教育內容選擇、教學設計、課程安排等方面都圍繞這一中心進行,服務于這一中心。
落實勞動育人,要筑牢兩個陣地。既要立足學校,也要立足社會,筑牢校內校外兩個育人陣地。要出臺學校勞動育人實施意見,完善制度設計,統(tǒng)籌校內資源,營造勞動育人濃厚氛圍,將勞動教育落實在專業(yè)教學和校園日常生活中。要建設校外勞動育人基地,充分利用校外實習基地和實踐基地,拓寬勞動育人的社會實踐途徑。做到校內與校外的統(tǒng)一,勞動與教育的統(tǒng)一。
落實勞動育人,要統(tǒng)籌三類勞動。要以提升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為目的,做好寢室衛(wèi)生清潔等學生日常生活勞動教育。要以提升專業(yè)知識應用能力和職業(yè)崗位勝任能力為目的,做好專業(yè)實訓等專業(yè)探究性勞動教育。要以提升社會服務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為目的,做好學雷鋒等社會公益勞動。通過勞動育人,讓學生學會生活,善于工作,服務社會。
落實勞動育人,要避免四種傾向。要避免勞動教育被窄化。不能簡單片面地理解為某個具體活動。有體力勞動教育,也有腦力勞動教育;有物質生產勞動教育,也有精神生產勞動教育,內涵豐富,不一而足。要避免勞動教育被僵化。勞動教育要實現以勞促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健美的目標,這是勞動教育與其他四育的內在聯系,不能人為地孤立割裂勞動教育。要避免勞動教育被弱化。德智體美勞“五育”都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切忌將其他四育置于勞動教育之上而弱化勞動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要避免勞動教育在實踐過程中被淡化,出現“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問題。
落實勞動育人,要暢通五個渠道。一是要堅持勞動育人與學校教學相結合。要把勞動素質作為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格的基本要求,把勞動育人要求納入人才培養(yǎng)方案,在課程教學中體現勞動育人因素。要按照要求開足實踐課程,保證實踐性教學課時不少于總課時的50%。二是要堅持勞動育人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要建立勞動教育基地和實踐基地。要廣泛開展社會調查、實習實訓等各類專業(yè)實踐活動。要做好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設計與孵化工作,抓好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實踐。三是要堅持勞動育人與校園日常管理相結合。要在圖書維護等方面設立學生自治崗,讓學生參與到學校日常管理之中。四是要堅持勞動育人與資助工作相結合。要開發(fā)校內外勤工助學崗位,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做事,在做事中教學生做人。五是要堅持勞動育人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要運用好校報、新媒體,講好不同類型奮斗者的典型故事。要利用重要節(jié)點,開展文藝演出等“勞動”主題的特色活動。要建立主題班會制度,組織學生集中學習全國時代楷模和勞動模范等先進人物。
(作者系湖南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06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