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場
師:同學們好,我是吉大附中的秦亮老師,我熱愛足球,同時也有自己心中的蜘蛛俠,當然是肥胖版的,大家可以喊我“小胖老師”,我的學生做了一個小實驗作為禮物送給大家。
師:播放視頻——飛火流星錘。同學們想不想做這個實驗?
生:想。
師:這個實驗要在戶外完成,大家在做這個實驗時要注意安全,保護好自己的運動服。
課堂回音壁:這個開場并不在我原來的教學設計中,由于是借班異地上課,同時在5分鐘的課前交流時,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比較緊張。為了營造安心的學習環(huán)境,我現(xiàn)場增加了視頻播放——飛火流星錘。這是我在2017年冬季與初三學生一起在校門口做的一個炫酷實驗,實驗本身難度不大,卻蘊含了一些道理。教師經(jīng)常會講“鐵在氧氣中才能燃燒”,學生錯誤地認為鐵不能在空氣中燃燒。于是,我在教學時提出了一個這樣的項目式主題:不同樣態(tài)的鐵與氧氣反應的劇烈程度的實驗探究。
偶然間,學生在淘寶上購買到“鐵絲絨”,在空氣中即可燃燒。那天天降大雪,我花了3個小時把買來的“鐵絲絨”用銅線捆好,做成“飛火流星錘”,在校門口與全班家長和學生一起度過了一個奇妙的“鐵絲燃燒”化學實驗之夜。我平時在教學中注意這些資料的整理和分類,將這些視頻資料放在我《金屬的化學性質》的資源包中,根據(jù)不同的學情可以作出不同的選擇進行授課。當教師以“學生的現(xiàn)場情緒”進行教學時,更容易走進學生的心靈。這個設計也提供了學科專業(yè)核心素養(yǎng)的兩個方面:一是化學實驗的安全意識。近幾年大學實驗室屢屢發(fā)生爆炸事故,都與違規(guī)操作密不可分,因此從學生啟蒙階段就進行安全教育是科學工作者的重任之一。二是控制變量法的萌芽意識。當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時處于“迷思”階段,最需要的科學方法便是控制變量法,但初中階段僅限于粗略的“比較”,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思維和質疑精神,是這個實驗除了視覺沖擊和創(chuàng)設情境之外的意圖所在。
神秘力量,探索金屬
師:究竟化學具有什么樣的神奇力量?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魔術,邀請班里最文弱最漂亮的小女生和最強壯最帥氣的男生到前面來(同時播放音樂)。
生:兩位學生代表戴好護目鏡、手套,拿起易拉罐,按口令開始掰!
生:教師助理宣布比賽開始。
生:其他同學為男女生代表加油。
師:這就是女士的魅力!
生:為獲勝的女生鼓掌。
課堂回音壁:這個神秘力量實驗是一個比較經(jīng)典的金屬化學性質探究的問題生成實驗。通過男生掰不斷、女生很輕松將易拉罐掰斷,展現(xiàn)女生的魅力。其實這個實驗是這節(jié)課的一條明線,學生猜想究竟是什么力量導致女生的易拉罐被“攔腰截斷”。有的學生猜想是老師事先用利器將其割斷,有的學生猜想是某種液體將其腐蝕,還有的學生猜想是空氣將其氧化……學生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能力的培養(yǎng)是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而基于學生的理解進行教學設計也是教師角色、學生角色轉換的前提條件。通過這樣魔術般的實驗,激發(fā)學生對化學學習的欲望與興趣,為整節(jié)課的教學埋下伏筆,讓學生在問題的海洋中思索。
視頻觀察“辨”金屬活動性強弱
師:根據(jù)學生的猜想和已有的學習經(jīng)驗,播放以下視頻資料:
視頻一:鎂條在空氣中燃燒,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在空氣中加熱銅片。
視頻二:鋰、鈉、鉀、銣、銫與水反應的對比實驗。
視頻三:鋰、鈉、鉀在空氣中氧化。
生:觀看視頻,觀察記錄實驗現(xiàn)象,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課堂回音壁:為學生提供課程腳手架的方式有許多,通過視頻資料讓學生反復觀察實驗現(xiàn)象,為學生的觀察實驗提供反復的可能。有些化學實驗有一定的危險性,同時現(xiàn)象未必十分明顯,通過視頻資料多次展示實驗的過程及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為學生接下來的實驗觀察做好鋪墊。
學生分組實驗,探究金屬的化學性質
師:下發(fā)項目式學習資源包,同時為單飛的學生設計實驗。
項目式學習方案A :不同金屬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的比較實驗。
項目式學習方案B :簡易原電池的制作與電壓測定。
項目式學習方案C :金屬與鹽溶液反應(鐵樹銀花)。
生:實驗、觀察、傾聽、交流、展示、反芻。
課堂回音壁:項目式學習在初中化學課中的使用是本節(jié)課設計的一大亮點。在教學中,學生拿到任務單后,小組之間迅速開展合作,并沒有固定的記錄員、觀察員、實驗員、計時員的分工,組員之間協(xié)同學習,或閱讀實驗手冊,或檢查實驗清單,或設計實驗,或戴好護目鏡準備實驗。學生在民主、平等的環(huán)境下開展實驗,剛開始速度較慢,當一切準備就緒,便迅速開展科學探究,認真觀察記錄實驗現(xiàn)象,分析得出結論。初步有了“慢就是快”“少就是多”的教學策略。當學生知道自己就是這節(jié)課的主人,學習動力和潛力便被無限激發(fā)出來。學生在多維的空間和視角進行不同的實驗,可以從不同的維度來認知金屬的化學性質,實現(xiàn)課堂的和諧交響。不同角度的實驗像不同色彩的藥品混合在同一燒杯中,慢慢形成一個七彩的化學天池,學生的思維緊緊地交織在一起,相互溶解和擴散,形成民主平等的深度學習共同體。
焰色反應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能級躍遷
師:就像這熊熊燃燒的七彩火焰一樣,每個人都會綻放屬于自己的色彩,愿同學們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飛得更高,大放異彩(與助手同時舉起燃燒的火炬,照亮學生前進的道路)!
課堂回音壁:這節(jié)課的結束部分選擇焰色反應作為收尾,是源自現(xiàn)在熱播的一部電視劇《西京故事》的一個場景,作為化學系的學生希望每一個人都能燃燒出屬于自己的色彩。
(作者單位系吉林大學附屬中學)
《中國教師報》2019年01月16日第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