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訊(記者 卻詠梅)魯迅曾經(jīng)說過,自己一生的哲學都在《野草》里了?!兑安荨肥囚斞肝ㄒ灰徊可⑽脑娂?,該書的意象獨特而深晦,語言冷峻而峭拔,集中體現(xiàn)了魯迅先生不懈的思想探索歷程,也是解讀魯迅的重要途徑。
近日,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著名評論家閻晶明的最新學術隨筆集《箭正離弦:〈野草〉全景觀》,并在北京做了主題為“走進魯迅的世界”的新書首發(fā)式,邀請評論家潘凱雄、中國魯迅研究會會長孫郁、北京魯迅博物館常務副館長黃喬生以及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詩人楊慶祥,一起與閻晶明做了一場有關魯迅與《野草》的深度對談。
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著名評論家閻晶明
以往有關對《野草》的研究都更集中探討其中的詩性與哲學,但閻晶明卻有意避開了常規(guī)的角度,更樂于從“詩與哲學”的強調中回到“本事”中來,關注和研究魯迅創(chuàng)作《野草》的現(xiàn)實背景,“特別是分析和研究《野草》諸篇中留存的本事痕跡即現(xiàn)實主義成分”。因此,“北京的風景與環(huán)境”“故鄉(xiāng)紹興的影跡”“現(xiàn)實世相與人物‘原型’”等均成為其研究的對象。他在豐富的細節(jié)和充沛的研究基礎上,首先將魯迅還原為一個活生生的人,進而探討魯迅對“本事”的改造、升華和藝術創(chuàng)造。
正如閻晶明所強調的“本事是緣起、元素,但不等于就是題材”,在《箭正離弦:〈野草〉全景觀》第二部分,作者著重對《野草》的詩性與哲學展開了深入地討論。魯迅博學多識,涉獵極廣,中西方文化融會貫通,而且對文學、哲學、木刻、版畫等領域都有著細致而專業(yè)的研究。這也讓魯迅通過文本制造了漢語的迷宮,并同時將自己復雜的哲學思想,貫穿在跳躍的詞章背后。作者在闡釋這一部分時,在“本事”的基礎上回歸到《野草》文本本身,不僅抓住了魯迅書寫《野草》時的知識性與精神高度,并且通過自己閱讀后的生命體驗來理解《野草》,用一種簡明生動而非概念化的語言呈現(xiàn)出來,從而對《野草》整體營造的氛圍、情感的起伏以及魯迅思想的玄妙,做了如“箭正離弦”般的概括——“箭正離弦”是一種狀態(tài),它已開弓,無法收回,但它的速度、方向、目標并未完全顯現(xiàn)。它比箭在弦上更有動感,比離弦之箭更加緊張。更加地準確與透徹??梢哉f,《箭正離弦:〈野草〉全景觀》既是作者與魯迅的接近,也是帶領讀者走進魯迅世界的一把珍貴的鑰匙。
《箭正離弦:〈野草〉全景觀》
閻晶明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