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慶先生的書法作品選——《抱清集》即將付梓。一天,他將集本清樣置于我的案頭,囑我作序。我一時感到愕然。本人系一普通學者,且已賦閑,對于書法藝術(shù),雖有心儀,卻無實踐,偶有所議,亦純屬紙上談兵、眼高手低之言。但細思之下,這倒也符合他為人處世的一貫風格。保慶先生素性簡樸,不事逢迎,待人唯坦誠磊落,做事憑真才實學,從不托蔭于大家名流或權(quán)重位高之人。他請我作序,固然是其本色的一種自然流露,卻也透著一份信任與相知。念及此,豈能再辭,只好勉為其難地提起筆來。
縱觀保慶先生幾十年的書法實踐,可以概括為由摯愛到究索,再至不斷提高的三個階段。小學時,在兩位老師的啟蒙、善誘下,他開始與書法結(jié)下了始終不渝的“情緣”。及長,隨著實踐的積累、感悟的沉淀和學養(yǎng)的提高,保慶先生對中國傳統(tǒng)書法藝術(shù)的愛歷久彌深。對這門藝術(shù),他愛得深,愛得切,愛得自覺,愛得高尚,乃至如醉如癡。尊崇、敬畏之心,自然就成了他對書藝孜孜矻矻、不斷究索的動力。數(shù)十年來,他對橫跨幾千年的中國書法傳統(tǒng)藝術(shù)的基本實踐與理論,對當今眾多書法大家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作品風格,廣為涉獵,且作了較深入的梳理、比較與探析。在此基礎上,勤于學,不取巧,經(jīng)常徜徉流連在帖本、碑刻之間,忘我浸淫于諸種書體之中,潛心體會古今名家的神、韻、氣、骨,苦心經(jīng)營謀篇、布局、結(jié)體、點畫諸法。臨池從容于法度,創(chuàng)作不囿于繩墨。對各家所長,既踏實學習繼承,兼收并蓄,又注意消化融合,取予合宜。經(jīng)過長年的堅守、探索與耕耘,終于初步形成了自家的書法面目。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的文化事業(yè)誠然取得了十分輝煌的成就,但同時又不得不痛惜地看到,種種不健康的東西正在蠶噬著泱泱大國文化的肌體。炒作掩蓋著浮淺,拜金毒化著品味,這一切正在腐蝕著人們的精神、信仰,正在矮化著社會的道德與良心。面對這種狀況,保慶先生每每憂心忡忡,寢食難安。他認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古人云,欲亡其國必先亡其文化。文化的功能永遠都在于啟迪思想、凈化精神、陶冶道德。一個民族什么都可以缺,就是不能缺文化。一個人所能升華的,最終只會是精神、文化,而不是物質(zhì)、財富。世界不管如何變幻,不管呈現(xiàn)什么樣的“一體化”,文化則永遠是多元的,也是永遠不可能一體化的。一個國家要想真正實現(xiàn)和諧發(fā)展,就必須嚴肅面對并科學處理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進步(文化是其核心)和個人發(fā)展的關系。一個國家如果文化上不去,就不可能實現(xiàn)真正的現(xiàn)代化,也就會失去賴以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資格和魅力。而要繼承、弘揚中華文化,從來都不是靠形式主義的說教,而是要靠各種有效的舉措,要靠每位公民的自覺努力。正因為如此,保慶先生常謂朋友,中國的書法和古典詩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最精美、純粹的部分。中國書法的本質(zhì)是漢字的藝術(shù),加上獨特的器、質(zhì)和工具,使其成為中國獨具、世界獨特的一門藝術(shù)。隨著時代的變遷,其審美功能愈加彰顯,其藝術(shù)魅力與日俱增,其美學價值亦日臻純粹。書法藝術(shù)是造型藝術(shù)的哲學,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關鍵基因,其承載的文化傳統(tǒng)價值不可估量。如果有一天中國出現(xiàn)了這樣一個局面:國家現(xiàn)代化了,書法卻失傳了,我們的后代變得連毛筆字都不會寫了,那將不僅是人類文明的一大悲劇,更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奇恥大辱。
基于對中國書法藝術(shù)的這種理解與識見,近二十年來,保慶先生已把書法實踐當成自己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支撐點,變成自身的一種精神追求,化為自己的一種人生態(tài)度,視作一個中國人應盡的責任與義務。走上教育部領導崗位后,他更加清醒地意識到,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把毛筆字寫得像樣一些,以期對年輕學子有所啟迪。為此,他在繼續(xù)堅持“四多”,即多練、多看、多買(帖)、多讀(帖)的同時,更加發(fā)奮苦攻,分秒必爭。最近十多年來,他自知老已臨至,天命難違。緊迫感和使命感迫使他更加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其拳拳之心、殷殷之情所企求的,則是通過自己的書藝實踐,針砭某些時弊,為發(fā)揚光大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盡到一份心力。正因為保慶先生擁有了這種書(法)出心魂、藝寓情志、心系天下的胸襟,才激勵他在書藝領域不斷奮力攀登。
近六十年辛勤耕耘的汗水,終于澆成了初步正果。保慶先生今天的總體書法風格,重氣勢,重結(jié)體,重個性。其榜書(大字),雄渾厚重,磅礴大氣,峻蕩奇逸;其行書奔放爽勁,寬縱跌宕,秾纖合度;其行草與草書,意融筆暢,揮灑淋漓,神韻充盈。作為一個業(yè)余書法愛好者,能有如此心態(tài),具如此見識,得如此成就,實在令人感之、佩之。
在我竭盡所能寫出上面這段文字的過程中,保慶先生的人格形象和書作之影常常在我腦海中交相閃映。品嘗體味間,有時竟覺得從我筆端流出的,與其說是在評析其書藝,還不如說是在探究其人品。保慶先生是一個很特殊的人,敢言別人想言而不敢之言,能成別人想成而不能成之事,常懷一顆別人口懷而心不懷的憂國憂民之心。平生取舍,論是非不論利害,謀國家而不謀家、身。保慶先生的為人處世、膽識才能,包括其從政、論藝、做學問,堪為一部厚重的大書,能讀懂者不多,能得其要旨者很少,能洞察且可引為知音者則更寥寥。
不揣淺陋,贅述于上,雖已窮盡心力,然深知難及萬一。對此,尚祈識者知者正之諒之。
(本文為《抱清集——張保慶書法作品選》序言,作者系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22年04月01日第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