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id="r1e9l"><meter id="r1e9l"></meter></b>
    <strike id="r1e9l"></strike>

    首頁>檢索頁>當前

    一個好的閱讀者應該是怎樣的

    發(fā)布時間:2020-05-20 作者:鄭鋼 來源:中國教育報

    變化是如今閱讀的特點。以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關鍵能力為考查目標的語文中高考,越來越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考查,核心是閱讀速度和閱讀質量。語文高考的閱讀量每年在遞增,正在向“萬字”級挺進;另一個風向標是“學的不考,考的不學”成為高考命題的趨勢,注重考查閱讀思維和理解能力,真正的閱讀能力,學生單純靠刷題無法取得高分。還有個變化是語文部編教材將“一統(tǒng)天下”,2019年已經全面覆蓋了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

    當我們在談論這些變化時,其實還不夠,我們還要回歸到閱讀本身,閱讀者不能將目光僅僅停留在考試或者教材上。因為閱讀能力不僅是考試技能,還是一個人的生活技能和素養(yǎng)品性,是一個人應對復雜多變和不確定時代的“終身能力”,更是我們?yōu)樽约航⒌娜松氨茈y所”(毛姆語)。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無論是學校閱讀,還是家庭閱讀,都要回歸閱讀的真正價值和意義,重塑閱讀教育理念,從人的角度,思考如何培養(yǎng)優(yōu)秀的、積極的終身閱讀者。如果這樣思考的話,就會豁然開朗,從狹隘的考試觀走出來,回歸閱讀本質,彰顯閱讀價值。

    一名好的讀者,勢必將閱讀作為學習、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如果幾天不閱讀,感覺仿佛失去了什么。正像黃庭堅說的: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有人從“我者”的角度解釋這句話:喜歡讀書的人,如果幾天不讀書的話,自己會感到語言無味,面目可憎。還有從“他者”的角度來理解這句話,林語堂將這句話解釋為:你三日不讀書,別人就會覺得你語言無味,面目可憎。熱愛閱讀的人不僅自己歡欣,讓人家也歡欣。

    閱讀,不會讓我們立馬改變人生,有時甚至不會讓我們生活得更好,但一定會使我們內心變得豐富和超然。作家謝有順說過:“因為生活的寬度廣度,延展的界限,決定著人生的質量。讀一本書,似乎令自己經歷了別人的人生,感受自己沒有感受過的體驗,當把許多種人生疊加之后,自己也會變得有厚度,就顯得比人家活得更多,更超越了,而不再局限于互相去比活得好還是不好?!?/P>

    好的讀者是積極主動的,具有敏銳的嗅覺,知道哪兒有“書香”,哪兒有好的書,會千方百計覓好書:書展、書店、圖書館,甚至別人的書柜……對于他們來說,覓到一本好書,就像邂逅心目中的那個“他”或“她”,是怦怦心跳、一見鐘情的感覺。積極主動的讀者不僅主動地找書,還會主動地找時間閱讀,斷然不會抱怨時間太少、工作太忙、壓力太大、人生太短。

    好的讀者不僅“覓書”積極,閱讀時大腦也在積極思考,正如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庇芯湓捲f:“如果讀一本書,從頭到尾你都能讀明白,作者只是把你們共同知道的東西表達了出來,那么,對于你而言,閱讀這本書只是讓你獲得了一些資訊,并沒有增進你的理解力?!边@種閱讀會給你帶來幻覺和迷藥,你以為自己學到了很多東西。其實,你只是知道了更多的資訊,理解力并沒有提高。這種閱讀只是“目光閱讀”,讀者只是掃描文字,目光從左到右,完成“閱讀量”而已。

    積極的閱讀是“思維閱讀”,是一種分析閱讀。閱讀者一直在思考,運用策略和思維,與文本進行互動和對話,不斷地添加個人思考、生活經驗和困頓疑問,將一本書越讀越“厚”,如同往一堆篝火中添加柴火,火焰噴騰,火星四濺,照亮漆黑夜空?!度绾伍喿x一本書》中說,閱讀第三個層次是分析閱讀,是全盤閱讀、完整閱讀,或是說優(yōu)質的閱讀——它是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閱讀方式。要咀嚼與消化一本書,重在追尋理解。

    好的閱讀者是一個“絮絮叨叨的自言自語者”,總是提問自己:看懂文本了嗎?文本意思與我理解的意思有何區(qū)別?文章到底要表達何種意思?正是在不斷地自我發(fā)問中,讀者才會讀出“應有之義”和“弦外之音”。當遇到閱讀攔路虎時,好的讀者是會“遇水架橋,逢山開路”的,調適和調整閱讀方法及策略,直到理解和明白文本。

    正因為是積極的閱讀者,還會不斷聯想、聯系、猜測、推理、提問和想象。在看到書名或標題,甚至看到圖片時,會下意識地預測或猜測。在閱讀中我們經常會邂逅“場景生詞”,在文本中具有獨特的含義,積極的讀者會通過語境猜測“弦外之音”。

    如今是“書籍泛濫但閱讀饑荒”的時代,缺的不是書籍,而是讀者——好的讀者。好的讀者一定不僅會選擇一本好書,更會選擇適合的閱讀方法,知道哪些部分要深入地閱讀,慢慢品味和咀嚼,哪些部分要快讀,瀏覽即可;有時甚至是略讀,浮光掠影,在不同的閱讀方法間出入自如,左右逢源。

    “選擇”還體現在側重點和關注點。在閱讀敘述性文本時,讀者所關注的重點是人物、背景以及沖突。讀懂這三者的內在聯系和邏輯脈理,也就會豁然開朗。當讀者面前是一本非連續(xù)性文本時,關注點也發(fā)生了變化,要經?;仡?、總結讀到了什么,哪些信息是關鍵的,給予自己何種啟發(fā)。

    好的讀者正是在不斷地嘗試、選擇和甄別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閱讀密碼和圖譜,但這一定是有前提的:時間的釀造、方法的塑造和意志的鍛造。當我們將學生培養(yǎng)成“好的讀者”,關注閱讀方法、習慣和思維時,所有閱讀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

    (作者單位:上海市三林中學東校)

    《中國教育報》2020年05月20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综合13p,亚洲一区在线曰日韩在线,av黄片毛片在线观看

  • <b id="r1e9l"><meter id="r1e9l"></meter></b>
    <strike id="r1e9l"></str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