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游戲對孩子意味著什么?哪些孩子容易沉迷網絡游戲?根據(jù)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近日發(fā)布的“中小學生及其家長網絡游戲認知與態(tài)度研究”調查分析,家長與孩子對網絡游戲的認知、態(tài)度和行為存在顯著差異。
本次調查在全國抽取了6個城市,對小學四年級至高中三年級的中小學生及其家長進行一對一問卷調查。問卷量表包含“交到更多朋友”“鍛煉觀察能力”“緩解壓力”等7項正面陳述,“易接觸到不良信息”“影響身體健康”“影響學習”等7項負面陳述。結果顯示:
1.孩子對于網絡游戲的認知更正面,家長對于網絡游戲的認知更負面。
2.孩子大多認為玩游戲利弊相當,家長大多認為玩游戲弊大于利。
認為利弊相當?shù)谋壤⒆颖燃议L高31.8個百分點;認為弊大于利的比例,家長比孩子高出38.2個百分點??梢姡议L對玩網絡游戲更多持負面態(tài)度,而孩子態(tài)度則相對更中立。
3.孩子更喜歡搏斗競技類游戲,家長更喜歡教育休閑類游戲。
家長相對更傾向于功能性較強的游戲,希望游戲能起到學習或者休閑的作用;而孩子對角色扮演的游戲、模擬現(xiàn)實生活的游戲、射擊類游戲、激烈搏斗的游戲以及運動/賽車游戲則更偏好,這可能是因為孩子更希望得到放松。
4.孩子在雙休日節(jié)假日玩游戲超過家長,家長在平時玩游戲超過孩子。
雙休日和節(jié)假日是家長和孩子玩網絡游戲的最主要時間段,其次是晚上睡覺前和下班后(放學后)。比較發(fā)現(xiàn),在雙休日和節(jié)假日孩子玩游戲的比例高于家長,比家長高37個百分點;而家長在晚上臨睡前、下班后玩游戲的比例明顯高于孩子。這說明,家長在支配自己玩游戲的時間方面更加自由,而孩子由于父母、學校的監(jiān)管以及學習壓力等原因,更多地選擇在雙休日或節(jié)假日玩游戲。
5.孩子在網絡游戲上花錢多,家長在網絡游戲上花錢少。
大多數(shù)家長和孩子在游戲花費上均較為理性,超過八成家長(86.0%)和孩子(80.2%)每個星期花費在網絡游戲上的錢為0元,即大多數(shù)家長和孩子不會花錢去玩網絡游戲。但經過比較也可以看出,孩子在網絡游戲上花錢的人數(shù)比例高于家長。
6.孩子沉迷網絡游戲的比例高,家長沉迷網絡游戲的比例低。
網絡游戲的正常使用者比例,家長(90.0%)比孩子(79.0%)高11個百分點;沉迷網絡游戲的比例,孩子(18.5%)比家長(7.6%)高近11個百分點;網絡游戲成癮者的比例,家長與孩子差別不大,并且均低于3%。
這說明,絕大多數(shù)孩子都能理智、正常使用網絡,游戲行為成癮的孩子比例為2.6%,也說明喜歡網絡游戲的孩子并非家長或老師所想象的都是網癮者。
但值得注意的是,孩子中網絡游戲沉迷者超過18個百分點,這部分孩子需要家長、教師加強引導。
7.親子關系越差,孩子越認為網絡游戲利大于弊,孩子越喜歡玩游戲,孩子在網絡游戲上花費越多,孩子玩網絡游戲頻率越高,孩子網絡游戲成癮的比例越高。
數(shù)據(jù)顯示,親子關系很不好的家庭中,認為游戲利大于弊的孩子比例明顯高于其他四類家庭,說明親子關系較好時,父母能更好地滿足孩子的各方面需求,關心和陪伴能降低孩子對游戲的需求。
親子關系狀況也對孩子玩網絡游戲的頻率有顯著影響。親子關系較好的家庭中,孩子玩網絡游戲的頻率相對較低,而每周玩五六次、幾乎每天都玩網絡游戲的比例,在親子關系很不好的家庭合計為50.0%,與親子關系很好的家庭相差近33個百分點。
8.家長對孩子首次接觸網絡游戲的時間存在認知偏差。
孩子大概從何時開始玩網絡游戲?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父母認為孩子從小學三四年級開始玩網絡游戲的比例為22.9%,孩子報告的比例為29.0%,相差6個百分點。家長所了解的孩子開始玩網絡游戲的時間比真實的時間晚,說明孩子通常不會主動向家長匯報玩網絡游戲這類活動,有時甚至因為害怕家長責備而故意隱瞞,一般是孩子開始玩網絡游戲一段時間后家長才發(fā)現(xiàn)。
9.孩子及家長對網絡游戲監(jiān)管程度存在認知差異。
54.1%的家長認為自己總是或者經?!爸浦购⒆油婢W絡游戲”,然而認為父母總是或經?!爸浦棺约和婢W絡游戲”的孩子只有42.9%,可見家長的某些監(jiān)管措施可能對于孩子來說并非有效,例如孩子可能會在家長規(guī)定的時間以外偷偷地玩游戲,父母不同的態(tài)度和監(jiān)管程度也可能導致這一結果。
10.家長應樹立“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的正確游戲觀。
家長應當主動與孩子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親子關系,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給孩子適當?shù)膸椭鸵龑?,避免孩子通過沉迷網絡游戲的方式來彌補自己在情感、精神生活上的空缺。
家長自身的示范作用也很重要,要充分認識并幫助子女認識到網絡游戲的負面功能。同時要科學、合理地支持孩子接觸網絡游戲,給孩子適度的指點與幫助,避免過于頻繁的游戲頻率、過多向子女推薦網絡游戲、過度支持子女玩網絡游戲等行為。通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幫助子女形成正確的網絡游戲認知,確保子女的游戲行為在健康、合理的范圍之內。
(作者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
《中國教育報》2019年12月26日第10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