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日部分網(wǎng)絡媒體上有網(wǎng)民反映,“蒙陰小學強制學生買平板電腦”“蒙陰縣教育系統(tǒng)要求學生購買平板用于智慧課堂”等輿情信息,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教育體育局微信公號6月28日發(fā)布相關情況說明。情況說明稱,經過慎重考慮,決定在尚未開展“智慧課堂”教學的校區(qū)暫緩推進。(7月1日澎湃新聞)
據(jù)稱“暫緩推進”的原因,是個別學校和老師在宣傳、動員過程中,方式方法簡單化,缺乏與廣大學生和家長有效溝通,導致部分學生家長對“智慧課堂”理解不夠全面,特別是對費用構成了解不夠準確,造成抵觸心理和負面情緒。
“部分教學設備(主要是學生平板電腦)和資源平臺服務需要學生家長自費購買”,確實是個原因,雖然現(xiàn)在的家庭,大多都能承受甚至不在乎“平板教學費”這點開支,但于一些外來務工人員,于一些城市低收入家庭,卻并非小數(shù),不免加重了生活壓力。本來,即使購買一些確實需要的教學用品,也始終應該秉持一個最低的起點,那就是,必須是所有家庭都買得起的。也因此,國家發(fā)展改革委、教育部2011年曾聯(lián)合發(fā)文,明確規(guī)定,學校因教學需要確需購買的,應從公用經費中列支。據(jù)此,“自費購買”有違規(guī)之嫌。
當然,“工作推進中,教育系統(tǒng)既積極宣傳推介,又堅守自愿原則,始終把選擇權留給學生家長”,但這恐怕更會引起家長和學生的反感,“智慧課堂”里,一些學生用平板電腦,一些學生因種種原因不能用平板電腦,這不僅讓學生中間產生心理落差,比如自卑或自傲,而是顯然有悖教育的本意。再者,本來面向全體學生的“智慧課堂”如何實施?如果只面向有平板電腦的學生,這樣的教學,會是公平的嗎?
問題還在于“智慧課堂”于當下的“加大推動力度”,是否確有必要,如教育專家所說,如果不改變教育理念,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不可能帶來教育的現(xiàn)代化。只是單純使用平板電腦,而不改革教育評價制度,在應試教育之下,這只會成為學校給學生布置作業(yè)、批改作業(yè)的工具,不會帶來什么實質的教育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堅守,該校的計算機系雄冠全球,學校位于世界IT行業(yè)的心臟硅谷,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應有盡有,卻仍然堅持傳統(tǒng)的教授方式,老師粉筆板書,學生手記筆記。這是因為,老師只展示事先準備好的PPT,就可能準備一次就反復使用,導致內容陳舊;學生就沒有機會領悟推導過程,不動手書寫也會使得上課內容印象膚淺。大學都如此,小學又何必如此急著一定要用平板電腦上課?因此,“暫緩推進”其實是勢在必行。(作者系職員)
《中國教育報》2019年07月03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