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id="r1e9l"><meter id="r1e9l"></meter></b>
    <strike id="r1e9l"></strike>

    首頁>檢索頁>當前

    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承辦有關情況

    發(fā)布時間:2020-11-11 作者:華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 章熙春 來源:教育部網站

    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在粵港澳大灣區(qū)核心城市——廣州舉行,由華南理工大學承辦,我們感到無比的光榮和振奮。自去年11月以來,在教育部、廣東省、廣州市的指導和支持下,華南理工大學舉全校之力,克服新冠疫情帶來的困難,用心精心做好大賽各項活動的組織和服務保障工作,讓兄弟高校的師生們賓至如歸,不辜負部、省、市的信任和重托?,F在距離總決賽還有一周時間,我們將全速沖刺、全力以赴,傾心打造一屆體現廣東水平、廣州特色、華工風采的大賽。下面,我分五個方面匯報大賽籌備工作情況。

    第一,在賽事組織上下功夫,舉全校之力辦高水平大賽

    一年來,大賽的籌備工作已經深度融入學校的辦學治校、改革發(fā)展之中。大賽組建了部省市校四級組織架構,學校層面,成立了由我和高松校長擔任組長、學校領導班子全部參與的大賽籌備工作領導小組,下設12個專項工作組,近千名同志參與大賽籌備工作。在教育部的指導下,學校與廣東省、廣州市召開了數十次對接會、推進會、現場辦公會,實現省、市、校各專項工作組充分對接。學校大力拓展宣傳半徑,構建遠至紐約時代廣場,近到廣東廣州的宣傳陣地,確保全球范圍內均能收看直播宣傳;同時,圍繞大賽主題,契合廣東精神和廣東文化,宣傳展示大賽主視覺、吉祥物等,全媒體講述中國和廣東的“雙創(chuàng)”故事,“互聯網+”已經成為廣東人和每一個華工人津津樂道的話題,營造了濃厚的辦賽氛圍。近期,學校還開展了兩次全流程演練,聚焦12個場景,尤其是可能出現的突發(fā)情況,多線條、全方位演練各種流程,保障大賽總決賽順利舉行。

    第二,在立德樹人上下功夫,推動人才培養(yǎng)質量新提升

    本屆大賽的主題是“我敢闖、我會創(chuàng)”,這與嶺南文化精髓不謀而合,也與華南理工大學的人才培養(yǎng)理念高度契合。從改革開放初期的“彩電三劍客”到如今的“小鵬汽車”,乃至從“互聯網+”大賽中走出的“有米科技”“荔枝微課”,華南理工大學一直秉承著“敢闖會創(chuàng)”的精神,培養(yǎng)出一代又一代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弄潮兒”。當前,學校正緊抓廣州國際校區(qū)建設契機,借助承辦大賽的東風,進一步推動實施“新工科F計劃”,著力培養(yǎng)家國情懷與全球視野兼?zhèn)?、“學習力、思想力、行動力”卓越的“三創(chuàng)型”(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造)人才。

    第三,在開放辦賽上下功夫,打造國際大賽新模式

    本屆大賽首次將“國際”放入大賽名稱中,賽事國際化程度更深、質量更高,真正做到了“百國千校”共襄盛舉。作為東道主,華南理工大學依托自身的全球合作網絡,推薦參賽的國際項目達101項,其中57個項目來自37所世界百強高校。為增強國內外隊伍的互動性,本屆大賽首次將高教主賽道與國際賽道合并,使中外選手同臺競技、相互切磋、彼此借鑒。受疫情影響,國際項目、港澳臺項目無法來到現場參加比賽,大賽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型辦賽模式,使用國際通用會議軟件連線,打造了疫情下舉辦國際級賽事的新模板。

    第四,在內容呈現上下功夫,引領數字辦賽新潮流

    因為疫情防控的原因,大賽只能縮減“線下規(guī)?!?,擴大“線上規(guī)?!?。為彌補很多選手、觀摩人員不能來到現場的遺憾,大賽特別打造了全新的“數字化”平臺,集成了參賽報名、同步資訊、線上展廳、直播觀看、資源對接等功能,打造了全新線上“雙創(chuàng)”成果虛擬現實展廳,支持全球觀眾全時段遠程觀展。大賽還將加入AI智能識別翻譯,面向全球進行雙語字幕直播,讓全球大學生了解大賽盛況。我國著名科技企業(yè)華為、騰訊等公司深度參與了大賽的數字化開發(fā)工作,并為大賽提供堅實的信息化服務保障。

    第五,在防范風險上下功夫,構筑疫情防控新格局

    迄今為止,疫情帶來的風險仍然存在,不能因大賽導致聚集性疫情的發(fā)生是我們必須守好的底線。為此,我們和廣東省、廣州市衛(wèi)生部門共同制定了最嚴格的大賽疫情防控方案。首先是“應檢盡檢”,即我們的全體工作人員、志愿者、現場觀眾,甚至有關施工方、服務方全體人員均需經過核酸檢測,參賽選手、觀摩人員持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報告并進行現場再檢測,其余嘉賓評委也均需經過現場核酸檢測為陰性后方能進入賽場。其次是“聯防聯控”,大賽建立了“部-省-市-校”四方聯動機制,嚴格落實活動現場領導嘉賓、參賽選手、演職人員、入場觀眾、工作人員等分類疫情防控管理制度,確保不留死角、不漏一人。最后是“三管理、四必須”,即實名管理、健康管理、突發(fā)情況管理;健康二維碼必檢、體溫必測、口罩必戴、消毒必做。所有會場實行隔位就坐并全時段保持通風。總之,我們將樹立底線思維,考慮周密、慎之又慎,確保把大賽風險降至最低。(華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 章熙春)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综合13p,亚洲一区在线曰日韩在线,av黄片毛片在线观看

  • <b id="r1e9l"><meter id="r1e9l"></meter></b>
    <strike id="r1e9l"></str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