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病毒讓我很害怕失去我的朋友和親人,我也怕自己失去信心!老師你能給我一個溫暖的擁抱嗎?”這是北京回龍觀育新學校小學部二年級一名學生疫情期間在“心靈花園”給為他們每天講故事的德育處主任杜福秋的留言。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很多人的生活節(jié)奏,常態(tài)的生活、計劃的活動被迫改變,師生首先需要的就是心理調適。首都師范大學附屬回龍觀育新學校副校長趙玉峰說,“疫情一開始,我們就引導教師、家長、學生思考,如何在限制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在不確定的環(huán)境下安定,引導全校師生、家長積極關注孩子心理問題。”
用溫暖故事打造一座心靈花園
學校很快開設了“心靈花園”故事專輯,以音頻的形式每天給學生推送一個故事,并送給學生一句由故事得到的啟示。趙玉峰說,一方面,聽故事時可以不用看著手機,讓孩子專心聽。這樣有利于保護眼睛,鍛煉孩子的注意力。每個故事可以重復聽,加強學生的理解和學習效果。而且聽故事,不受時間、地點限制,走到哪里,聽到哪里;另一方面,孩子們喜歡聽故事,他們會在故事中得到啟發(fā),得到成長,寓教育于故事中,避免說教,學生、家長樂于接受,
疫情發(fā)生以來,在這個屬于回龍觀育新學校的小小“心靈花園”里,這樣的心理調試故事專輯已推送56期,有9.6萬人次收聽。心靈花園成為孩子們的寄托,每到周末、節(jié)假日沒有更新,就去回聽之前的。
在心靈花園后臺留言的那個二年級孩子的父母一開始并沒有發(fā)現(xiàn)孩子的異常。得到老師反饋后才回憶起來,最近孩子看了一個新冠肺炎的科普視頻后,就開始哭,哭得很傷心、很難過,老問家里有沒有病毒,問爸爸有沒有病毒,問媽媽的溫度和她是不是一樣的。
杜福秋建議家長下班后多和孩子聊一聊,和她講一講疫情嚴重時的病例數(shù)字、現(xiàn)在的病例數(shù)字,用直觀的數(shù)字讓孩子看到,疫情已經(jīng)得到控制。多和孩子聊聊天,講一講為什么外地解禁、北京沒有解禁。建議家長也去看看引起孩子焦慮的視頻,了解引起孩子焦慮的原因。
第二天杜福秋放棄了原來準備好的故事,專門選了一個故事——《孩子,你的名字叫幸?!匪徒o她以及其他焦慮的孩子們。我希望通過這個故事告訴他們:幸福,只要相信,就會看見。相信幸運,就會一切好運。因為,相信,是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當我們積極樂觀地去面對生活時,我們就會收獲幸福。如果我們總是擔心、抱怨,很有可能生活陷入處處不如意的境地。杜福秋說。
當天的故事播放后,很多孩子都留言說想上學。有的孩子說,相信疫情馬上會離開了。杜福秋又特意給那個小女生發(fā)去留言,說:“孩子,你的名字叫幸福!相信一切都會過去!相信就會看見!”很快后臺出現(xiàn)了孩子的留言:“謝謝你杜老師!
用熱心熱線觸達每一個家庭
整個疫情期間,育新學校每周一的線上升旗儀式總是儀式感滿滿。每個孩子在家里穿上禮儀校服,戴上紅領巾,唱國歌、校歌,和學校的程序一樣。孩子們眼前的視頻里有學生熟悉而喜歡的校園景色、學生在?;顒拥恼掌?。趙玉峰說,這種富有儀式感的活動,滿足了學生對學校的想念,讓居家的學生保持了對學校的歸屬感。
學校開設了心靈熱線。家長、老師、學生有需求,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咨詢。德育處杜福秋主任的手機和微信、學校公眾號后臺留言、喜馬拉雅心靈花園專輯留言,總能第一時間得到回應、反饋和支持。這些及時的熱線讓不少家長面對孩子不再那么焦慮,感覺有方法、有依靠。
在此基礎上,學校要求班主任關注特殊群體,每位班主任給本班個別在行為、心理上存在問題的學生建立臺賬,保持聯(lián)系,及時與家長交流孩子情況。
疫情期間,每周一次的云端班會也成為老師們開展德育的新陣地。趙玉峰說,班會主題的選擇都是班主任們根據(jù)學生心理狀態(tài)精心準備的,例如生命教育:讓學生了解生命的意義,珍惜自己,關懷別人。目標管理:指導學生確立明確的目標,然后進行目標分解,制定計劃,落實行動,做好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發(fā)現(xiàn)身邊的美:引導學生用審美的眼光發(fā)現(xiàn)身邊的美,與家長和諧相處,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等。
用及時學習加強教育短板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的不僅是心理的節(jié)奏,更暴露出脫離學校環(huán)境后,教育該如何有效開展的問題。
視頻開課對教師運用網(wǎng)絡設備和資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育新學校針對性地開展線上教師培訓。與專業(yè)的線上培訓機構合作,每周一次線上直播課。學習內容實用且操作性強。如《宅家上學,四招讓家長主動配合你》、《與“特殊家長”的溝通策略》、《專業(yè)指導,讓家校合育效能實現(xiàn)1+1>2》《疫情當前,這套心理防護“裝備”不可少》等豐富的課程,讓老師們心安氣平,以良好的狀態(tài)面對各種問題。
延期開學同樣讓很多家長感覺困難重重。延期開學剛一周,杜福秋就收到了一位二年級學生家長的幾條長長的微信求助,幾大段文字,充滿了焦慮、無奈、無助: “一個小時寫3個字”“不守紀律”“不執(zhí)行老師學習要求”“鼓勵、發(fā)脾氣,都不管用”。隨后教師與學校家校教育共同體的家長們的溝通證明這并不是個例。
得知情況后,趙玉峰決定,抓住疫情危機中的契機,發(fā)揮好學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開展線上家長課堂。線上家長課堂有直播課,有錄播課,資源豐富,方便學習。如《超長宅家不用愁,親子溝通有妙招!》主題系列課程,《空中課堂,家長如何做好大后方》《觸屏時代,家長如何引導孩子不陷落》《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健康的人格》《孩子寫作業(yè)磨蹭怎么辦,教你幾招立竿見影》等各類家庭教育類、心理類課程,幫助家長緩解焦慮,構建良好親子關系,讓家長們心情逐漸安定,更有耐心和信心陪伴孩子。
此外學校還聘請北京體育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教授為教師、家長、學生分別設計系列心理課程,進行線上直播。讓教師、家長和學生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心理穩(wěn)定器。
“每一次危機都可能是一次契機,接受我們不能改變的,改變我們能改變的,相信成長就是我們對疫情最好的回答。“趙玉峰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記者 施劍松)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