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id="r1e9l"><meter id="r1e9l"></meter></b>
    <strike id="r1e9l"></strike>

    首頁>檢索頁>當前

    把握大中小學思政課教材一體化建設邏輯

    發(fā)布時間:2025-09-18 作者:徐忠波 來源:中國教育報

      教材作為傳播知識的主要載體,是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重要抓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把學校思政課建設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強調一體化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教材作為傳播知識的主要載體,是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重要抓手。要緊緊圍繞構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教材體系,用心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fā)展。

      一體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的基礎

      教材是實現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目標貫通的重要載體。大中小學生處于不同成長階段,其認知水平、思維能力和接受特點存在差異。思政課的育人目標、價值導向和知識體系需要通過教材系統(tǒng)呈現,只有加強大中小學思政課教材一體化建設,才能確保堅持鑄魂育人主線,實現不同學段教學目標和內容循序漸進。我們要尊重大中小學生的認知特征和成長規(guī)律,根據小學階段重在啟蒙道德情感、初中階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礎、高中階段重在提升政治素養(yǎng)、大學階段重在增強使命擔當的要求,持續(xù)提升大中小學思政課教材一體化建設路徑的連貫性,為大中小學教師提供育人重要抓手,為大中小學生提供科學合理的一體化成長階梯。

      教材是解決不同學段課程內容銜接問題的重要途徑。大中小學思政課教材一體化建設應從源頭統(tǒng)籌設計,明確各學段的核心任務和重點內容,有效避免“各管一段”所產生的教學內容簡單重復、難度跳躍過大等影響教學效果的銜接問題。應依據學生認知規(guī)律梯度設計教材內容,讓不同學段教學內容有效銜接、螺旋上升,有效激發(fā)、引導學生求知興趣和探索欲,不斷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知識渴求,持續(xù)回應、解答學生在成長中對人生、社會、世界產生的困惑,并確保不同學段對同一主題的闡釋方向一致、內容布局合理,切實形成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育人邏輯鏈條。

      教材是落實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標準一體化建設的重要保障。大中小學思政課的政治性、理論性和思想性要求教學內容必須嚴謹、科學、規(guī)范。教材能夠為大中小學各學段思政課提供統(tǒng)一的價值遵循和內容框架,確保學生在不同階段接受到根本立場、價值趨向、核心觀點一致的思政教育,進而保障思政教育的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同時,教材作為教學的直接依據,能夠幫助思政課教師有效把握各學段的教學目標和邊界,更好地實現不同學段間的協同配合。

      思政課教材一體化建設的理論邏輯

      以認知規(guī)律為基礎,尊重學生成長實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針對不同學段,根據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成長規(guī)律科學設置具體教學目標”。大中小學思政課教材一體化建設,必須在內容深度、呈現方式和思維要求上從學生成長實際出發(fā),以學生的認知和行為成長邏輯為依據,深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律,避免浮于表面的簡單說教,確保教學效果。要充分尊重不同學段學生在認知能力、思維方式和興趣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在教材建設中充分體現不同學段教學特點,進一步加強教材建設核心素養(yǎng)目標的連續(xù)性和統(tǒng)一性。

      以價值觀構建為目標,深化知識轉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重在塑造學生的價值觀,這一點必須牢牢抓住?!彼颊n要積極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他們培養(yǎng)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價值內化具有連續(xù)性、反復性和個體差異性的特點,無法像教學知識那樣可以簡單進行“先學”、“后學”設計。這就要求思政課教材編寫通過情境復現、案例遞進、問題引導和答案歸總等方式,把同一價值主題的知識在不同學段有序排列,推動知識習得內化為價值觀構建,引領學生實現規(guī)律認知與價值認知統(tǒng)一、認識與實踐統(tǒng)一。

      以“同題異構”為框架,注重頂層設計。大中小學思政課教材一體化建設是“同題”與“異構”的辯證統(tǒng)一,“同題”與“異構”既保證了大中小學思政課在核心主題上的一致性,又適應了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其中,“同題”是一體化建設的根基,確保圍繞同一主題、核心目標展開教學內容設計,是一體化建設的靈魂;“異構”是一體化建設的具體延展,確保實現內容呈現的適配,針對同一主題,有的放矢地運用事實、案例和素材并作比較分析,結合不同學段特點,差異化設計內容呈現方式,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沒有“同題”,各學段可能各自為戰(zhàn),主題分散,難以形成育人合力;沒有“異構”,則會陷入“上下一般粗”的教學困境。

      思政課教材一體化建設的實踐邏輯

      教學目標一體化,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穿始終。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是思政課建設的核心課題。小學階段,要從認識國旗、國徽,會唱國歌開始,引導學生形成樸素情感;初中階段,幫助學生初步了解近代以來民族尋求獨立、解放和復興的艱難歷程,講述革命、建設和改革故事;高中階段,進一步引導學生運用唯物史觀分析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曲折性和必然性;大學階段,可以引導學生從全球視野理解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世界意義。要結合教材目錄、單元導語和課后練習等設置,加強分冊階段目標設計,形成可測可評的指標體系,推動學生逐步建立科學的價值體系,使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各學段內容中進一步鞏固深化、全面加強。

      內容體系一體化,持續(xù)強化同一育人主題實效。教材應圍繞同一內容主題,精心做好不同學段內容體系一體化設計,切實提升教學實效。以講好“人民”概念為例,可以在小學教材中,用“身邊的人民英雄”故事建立具象認知;在初中教材中,通過講解歷史事件講授“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這一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觀點;在高中教材中,可以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等法律從權利和義務維度對“人民”概念進行辨析,幫助學生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過渡;在大學教材中,可以將“人民”概念置于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進行系統(tǒng)闡釋。通過內容體系一體化設計,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在不同學段實現從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建構,完成對關鍵知識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實踐任務一體化,推動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深度融合。充分加大社會實踐資源供給,在教材建設中加強與圖書館、紀念館、博物館和展覽館等部門合作。依托沉浸式、主題式現場教學,將與教材相呼應的實踐教育基地同各學段教學有機結合,為同一實踐教學基地分學段設計任務清單,如可以讓小學生完成“尋寶打卡”,讓初中生完成“口述史采訪”,讓高中生完成“主題策展”,讓大學生完成“志愿講解和調研報告”,等等,幫助不同學段思政課教師在社會“大課堂”中講好“行走的思政課”。

      資源供給一體化,數智技術賦能思政課拓展育人空間。結合數智技術,在教材編寫中注重運用新時代偉大變革成功案例,充分發(fā)揮紅色資源育人功能。加強教材配套教學資源平臺、案例庫建設,推動實現思政教育資源互聯互通,不斷拓展實踐育人和網絡育人的空間和陣地。加強人工智能賦能,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與權威資源庫深度融合,打造沉浸式、交互式學習應用場景,講活新時代中國道理和中國故事。

      機制保障一體化,統(tǒng)籌推進形成教材建設合力。大中小學思政課教材一體化建設需要在教育主管部門領導下,加強學校、教研部門、專家學者、一線教師和出版機構等各方力量整體聯動,形成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積極探索“需求培訓”新模式,開展好國家級、省級、地市級專題培訓,助力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定期組織教材編寫者深入學校、走進課堂、對話師生,通過調研座談、教材回訪等方式,深入開展教材建設研究,傳播課程教材新理念,切實服務教師教學教研,提升思政課育人效果。

     ?。ㄗ髡呦抵袊逃霭?zhèn)髅郊瘓F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18日 第0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综合13p,亚洲一区在线曰日韩在线,av黄片毛片在线观看

  • <b id="r1e9l"><meter id="r1e9l"></meter></b>
    <strike id="r1e9l"></str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