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蜿蜒曲折的機耕路夾雜在林木和野草之間,這是湖北省恩施州宣恩縣李家河鎮(zhèn)民族中學教師譚曉艷去往該鎮(zhèn)冷槽溝的路,小雨后的機耕路濕潤而滑膩,譚曉艷緊緊握著方向盤,車輪每向前一寸,她就離學生的家更近一點。
從2018年至今,譚曉艷連續(xù)當了7年班主任,走訪了200多個家庭,有的家庭去過5次以上。有時候,她會給學生帶去書、文具,在聊天中與家長溝通孩子在校情況,找到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偏遠一些的地方,譚曉艷就和同事一起去,每次家訪完,她都會記錄家訪的細節(jié),寫下每個學生的家庭、個人性格等。宣恩縣教育局副局長何志剛說:“譚曉艷把最深切的愛給了學生,這是教育家精神在鄉(xiāng)村學校扎根的表現(xiàn)?!?
在宣恩縣加快推進教育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十條措施中,明確指出要實施“強師工程”,建設高素質(zhì)教師隊伍。面對這一目標,宣恩教師隊伍建設緊緊圍繞弘揚教育家精神,以課堂深耕、機制創(chuàng)新等方式,破解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瓶頸難題,推動教師提升育人水平。
自2023年以來,宣恩縣教育局構(gòu)建“教研員駐校任課+立體化視導”的工作模式。初中物理教研員黎春花任教于宣恩縣第二民族實驗中學。黎春花和其他教研員一樣,聽隨堂課,和教師一起研究教材和課程。同時,診斷教學問題,改進教學方式。
2024年,教研員們?nèi)旯猜犜u課1500余節(jié),有效幫助學校和教師梳理與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以教研促教學,強化師資隊伍。
2025年1月,宣恩縣教育局工作人員走進全縣多所學校,與校長、教師面對面對話、交流,對教聯(lián)體建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督導等工作進行細致調(diào)研。“走進教學一線,用腳步丈量教育,了解制度與實踐的真實性,是我深耕教育的第一步。”宣恩縣教育局工作人員鄧瑾說。
宣恩縣以“教育家精神”為教學改革內(nèi)核,構(gòu)建“名師領航+青藍共進”的雙軌培養(yǎng)體系,創(chuàng)設“育苗—壯苗—骨干”教師孵化體系,打通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通道,破解教師成長動力不足難題。同時,依托名師工作室,以教聯(lián)體為引擎,打造“核心校+成員?!钡慕萄休椛淙?,以“訂單式送教”“聯(lián)片教研”“跨校備課”等形式定期開展活動。
第二民族實驗小學副校長杜艷麗組建的工作室,除了組織參加培訓、開展教學觀摩活動外,還同步升級“青藍工程”,探索推行“三年進階式”師徒契約。2024年,該工作室3名青年教師在縣級賽課中獲獎,5名青年教師成功晉升為骨干教師。
2024年3月,宣恩表彰了158名骨干教師,他們在全縣開展示范課、送教下鄉(xiāng)、聽課評課等活動,參與跨校教研率達到80%。近年來面向全縣遴選卓越教師131人,優(yōu)秀校長、班主任、教師200余人,以榜樣引領激活教師內(nèi)生動力。
“教育家精神從理念的高地走向?qū)嵺`的平原,激勵教師的‘小我’主動融入‘大我’。只有‘小我’與‘大我’雙向奔赴,教師才能體會到知行合一的幸福?!毙骺h教育局局長方應鵬說。
《中國教育報》2025年07月12日 第0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