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id="r1e9l"><meter id="r1e9l"></meter></b>
    <strike id="r1e9l"></strike>

    首頁>檢索頁>當前

    習近平的青春觀

    發(fā)布時間:2025-07-02 作者:新華社記者 朱基釵 高蕾 董博婷 胡夢雪 來源:中國教育報

      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4周年之際,這個“代表廣大青年、贏得廣大青年、依靠廣大青年”的世界最大政黨,領(lǐng)航著波瀾壯闊的偉大事業(yè),恰是風華正茂、青春無限。

      在強國建設(shè)、民族復興的時代征程上,習近平總書記總是把熱切的目光投向青年。關(guān)愛青年、禮贊青春,啟迪青年、激揚青春。總書記深情地說:“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動,青春的創(chuàng)造,始終是推動中華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一)青春如何不負?

      “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yè)之中”

      1981年底,28歲的習近平作出一個不尋常的人生選擇——離開中央軍委辦公廳秘書的崗位,到基層任職鍛煉。這在領(lǐng)導與親朋好友間引起不小震動。

      彼時,大批知青回城,多年艱苦的生活讓一些人產(chǎn)生“補償心理”,耽于安逸舒適的生活?!半y道我們這代人就該用這種方式彌補失去的青春嗎?”站在改革初起、百業(yè)待興的關(guān)口,念及依舊貧苦的鄉(xiāng)親們,年輕的心叩問著、思索著。

      “在遠離他們的地方作愿意為他們獻身的清談,我心里覺得空,不踏實,我感到了一種呼喚?!睉阎@樣的初心,習近平同志赴任正定,決意到人民中尋找自我的價值。

      28歲,風華正茂。

      這恰是自稱“二十八畫生”的青年毛澤東參加中共一大時的年紀。1921年夏,一群平均年齡28歲的先進分子因共同理想走到一起,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開啟改天換地的歷史偉業(yè)。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一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一口氣講出一連串閃光的名字——

      《共產(chǎn)黨宣言》發(fā)表時馬克思是30歲,恩格斯是28歲。列寧最初參加革命活動時只有17歲。牛頓和萊布尼茨發(fā)現(xiàn)微積分時分別是22歲和28歲,達爾文開始環(huán)球航行時是22歲,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時是26歲。賈誼寫出“西漢一代最好的政論”時不到30歲,王勃寫下千古名篇《滕王閣序》時才20多歲……

      歷史上多少偉業(yè)發(fā)軔于這樣的青春歲月,多少圣賢豪杰在青年時代就顯露出審時知變、敢為人先的襟懷。在我們黨領(lǐng)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shè)、改革的偉大歷史進程中更是青年英雄輩出。人一生中的“黃金時代”該怎樣把握?跨越代際的永恒之問,如同高懸的明鏡,照徹一輩輩青年的心靈。

      人生,緊要處只有幾步。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

      2017年五四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了中國政法大學“不忘初心跟黨走”主題團日活動,與同學們就學習焦裕祿精神進行討論,勉勵他們“立志是一切開始的前提”。

      1966年,正上初中的習近平,讀到了穆青等同志采寫的《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深受觸動。他回憶:“這件事一直影響著我。直到我從政,直到我擔任縣委書記,后來擔任總書記,焦裕祿精神一直是一盞明燈?!?/p>

      “焦裕祿同志的事跡歸結(jié)到一點,就是堅定跟黨走,他一生都在為黨分憂、為黨添彩?!绷暯娇倳浾Z重心長地對同學們說,不忘這個初心,是我國廣大青年的政治選擇,也是我國廣大青年的人生航向。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總書記每每引用先哲之語,強調(diào)“立志”的重要性。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yè),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我們的事業(yè)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fā)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1835年,17歲的馬克思在他的高中畢業(yè)作文中這樣寫道。

      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重要講話時引用了這篇《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他說,馬克思一生飽嘗顛沛流離的艱辛、貧病交加的煎熬,但他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為人類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奮斗,成就了偉大人生。

      理想信念指引未來方向。青年志存高遠,激發(fā)奮進潛力,青春歲月就不會像無舵之舟一般漂泊不定。

      2014年,一批西部支教畢業(yè)生群體代表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表示愿像“一棵棵紅柳、一株株格?;ā?,扎根西部、堅韌不拔、甘于吃苦、平實做人,為廣袤的土地帶去無盡的生命力。總書記的回信情真意切:“好兒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奮斗無悔。”

      大鵬一日同風起。青春的羽翮總與時代同頻共振,青年的志向勢必與家國同心同行。

      天下板蕩之時,是青年率先覺醒、振臂高呼,以微炬點亮曙色;激情燃燒歲月,是青年以“把青春獻給祖國”的豪情,矢志“向科學進軍,向困難進軍,向荒原進軍”;革故鼎新之際,是青年勇作改革闖將,開風氣之先,迸發(fā)“團結(jié)起來,振興中華”的強音。

      從舊中國到新中國、從新青年到新時代青年、從百年沉淪到邁向復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

      “我們面臨的新時代,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最好時代,也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關(guān)鍵時代”。

      黃金年華,獻給黃金時代。習近平總書記的寄望鼓舞人心:“青年懷壯志,立功正當時,此時不搏更待何時,責任擔當,舍我其誰!”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冒雨走進湖南大學岳麓書院。

      聽聞總書記來了,青年學子們從圖書館、教室、實驗室趕來,聚集在大禮堂前坪,歡欣鼓舞。

      此情此景,習近平總書記有感而發(fā):“‘惟楚有材,于斯為盛?!埂粌H指原意所表達的‘這個地方’,在現(xiàn)在的背景下,也是指‘這個時代’”“我們第二個百年到2050年,還有30年,你們應(yīng)該是這個時代接過接力棒的骨干力量”。

      多少次,總書記走進校園,同青年濟濟一堂,暢談“生逢其時”,勉勵“為之奮斗”,聆聽青春夢想扎根在大地、拔節(jié)于時代的聲音。

      2018年五四前夕,北京大學學生宋璽在座談會上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了自己入伍成為人民子弟兵的經(jīng)歷和體會。

      她說,讀書讀到“待入塵寰,與眾悲歡,始信叢中另有天”時非常感動??倳浕貞?yīng),這是一位老革命家寫的詩,他年輕時讀到這首詩也很有感觸,這句話陪伴他度過了知青歲月。

      “我們腳下的神州沃土,孕育了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見證了百年的崢嶸歲月,祖國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蘊含著那么一種精神,那么一股力量?!?/p>

      2022年4月,同中國人民大學師生代表座談,習近平總書記回憶起年輕時的經(jīng)歷,深情寄語廣大青年“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fā)現(xiàn)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nèi)心感應(yīng)時代脈搏,把對祖國血濃于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貫穿學業(yè)全過程、融匯在事業(yè)追求中”。

      青春何以不負,人生何以無悔?家與國、小我與大我、人生際遇與時代使命碰撞交織,辯證法蘊于其中——“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正如李大釗《青春》一文所言:“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p>

      當年在貧瘠的黃土地上,洗脫了迷惘、彷徨而充滿自信;年輕時讀馬列,寫下厚厚的讀書筆記,達到“否定之否定、溫故而知新”;面臨出國、工作的選擇,最終因為“想做點兒事”而留在國內(nèi)……一路走來,習近平深知青春所思,更以親身經(jīng)歷指引青年所往。

      何以“樂其無涯之生”?

      個人的一滴水,只有匯入民族理想的大海中,才能永不干涸;青春的一葦舟,只有乘于時代前行的浪潮上,方可堅其所托。

      (二)青春在哪里用力?

      “于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知物由學?!扒嗄耆苏幱趯W習的黃金時期,應(yīng)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wù),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

      為學之道,莫先于窮理;窮理之要,必在于讀書。

      剛到陜北插隊,村里人對知青中年齡最小的習近平第一印象是,“這個瘦高的后生有兩個很沉的箱子”。

      兩個箱子里,裝的滿滿都是書。

      無論上山放羊,還是田間農(nóng)隙,習近平總是手不釋卷。曾徒步30里去借《浮士德》,也曾效仿《怎么辦?》中的主人公拉赫美托夫磨煉意志。鄉(xiāng)親們記得:習近平干了一天活后,晚上還點著煤油燈看“磚頭一樣厚的書”。

      物質(zhì)文化生活匱乏的年代,閉塞而荒涼的黃土高原上,青年習近平以“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的態(tài)度在書海中徜徉、求索。

      “要克服浮躁之氣,靜下心來多讀經(jīng)典,多知其所以然”“要勤于學習、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學的知識內(nèi)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見解”“既多讀有字之書,也多讀無字之書,注重學習人生經(jīng)驗和社會知識”……習近平總書記言語諄諄,向青年傳授的都是切身的體悟和思考。

      青年如何成才,人生之路怎樣行穩(wěn)致遠?習近平總書記一言以蔽之:“立德為先,修身為本,這是人才成長的基本邏輯。”

      《周易》有云“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大學》開篇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禮記》載“修身踐言,謂之善行”……這是中華民族綿延千載的修身之道。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習近平同志到正定任職伊始,就在辦公室掛了一幅書法作品,上書“周而不比,和而不同”,自覺以君子的品格要求自己,彰顯修齊治平的追求。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大學,以“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的生動比喻,指明一個人在成長初期樹立正確價值取向的重要性。

      從北大座談會上提出的“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八字箴言,到致全國青聯(lián)學聯(lián)大會賀信中強調(diào)的“志存高遠、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開拓”十六字訣……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思考培育新時代好青年的時代課題,為廣大青年指明立德修身的人生坐標。

      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青春,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形容詞,更是一個起而行之的動詞,必須“于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擔任梁家河大隊黨支部書記時,習近平同志在報紙上讀到一篇介紹四川人民推廣利用沼氣的文章,心潮澎湃。他步行幾十里山路來到延川縣城,爭取縣里的支持。隨后,習近平等一行6人輾轉(zhuǎn)千里前往四川“取經(jīng)”,40天走了5個地區(qū)17個縣,每到一個沼氣池,他們都搭上梯子下到里邊看,白天考察,晚上總結(jié)。

      帶著學到的知識回到梁家河后,習近平既當指揮員、技術(shù)員,又當施工員,帶領(lǐng)鄉(xiāng)親們反復實踐,建成了陜西的第一口沼氣池,一舉打破“沼氣不過秦嶺”的說法。

      以知促行、以行求知,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如一的品格,也是對廣大青年一以貫之的期盼。

      1985年,正在廈門大學讀書的張宏樑結(jié)識了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習近平,并經(jīng)常得到習近平同志的指導和幫助。

      第一次見面,習近平同志的一番話深深印刻在張宏樑的心中:“你們雖然讀了很多書,但書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眾實踐結(jié)合,才能把‘水分’擠掉。要給書本上的知識‘擠擠水’,才能得到知識‘干貨’?!?/p>

      1990年,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同北京大學赴閩社會實踐團的同學們座談。迎著一雙雙熱切的眼睛,他語重心長:“不要認為學校中學到的知識是高超、萬能的,只有到社會中與群眾打成一片、扭到一起后,產(chǎn)生了社會責任感,才能獲得真知灼見?!?/p>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那么,就到基層一線去,到人民身邊去。

      “禾苗在地里墩一墩,才能吃土更深、扎根更實,在風雨中抗倒伏、立得住。年輕人在基層墩一墩,把基礎(chǔ)搞扎實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穩(wěn)更遠。”于基層錘煉,到人民中扎根,這是青春力量的源泉。

      改革開放之初,正當而立之年的正定縣委書記習近平對前來采訪的記者說:“《中國青年》上不是正在爭論‘人生的路為什么越走越窄’嗎?你實事求是地寫寫我的實踐與體會,就算我從基層青年干部的角度發(fā)個言吧。”

      答卷,寫在鮮活生動的實踐中——

      去鄉(xiāng)村考察,趕上鄉(xiāng)親鋤地、間苗,就擼起袖子跟鄉(xiāng)親們邊干邊聊,以身作則要求機關(guān)干部“到基層調(diào)查,要一下到底,親自摸情況,直接聽反映,尋求‘源頭活水’”;

      了解到當?shù)亟?jīng)濟和農(nóng)業(yè)上“單打一”的現(xiàn)狀和農(nóng)民生活的困難,跑地區(qū)、跑省里、跑北京,讓老百姓從高征購重壓下解放出來;

      接到農(nóng)村青年反映抓商品生產(chǎn)問題的來信,第一反應(yīng)是發(fā)現(xiàn)人才的興奮,要求核查情況,請對方出來抓村里的商品生產(chǎn)……

      在正定工作三年多,習近平同志走遍全縣每一個村,與干部群眾打成一片,切中基層所盼定計劃、謀發(fā)展,使正定趕上時代大潮,道路越走越寬廣。

      對清人鄭板橋的名詩《竹石》,習近平總書記深有感觸,曾將其改了幾字,表達當年上山下鄉(xiāng)的體會:“深入基層不放松,立根原在群眾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p>

      多年之后,回憶往昔,他這樣動情地說:“人世間啊,在基層?!?/p>

      2023年3月,在全國兩會江蘇代表團審議現(xiàn)場,“80后”土壤學碩士魏巧代表向總書記講述自己運用所學,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成為數(shù)字化大田種植的行家里手的經(jīng)歷。

      總書記高興地為她點贊:“像魏巧這樣的同志到農(nóng)村去,很好!”

      青春,應(yīng)該在哪里用力、對誰用情、如何用心?

      習近平總書記為廣大青年樹立標桿、贈予箴言。

     ?。ㄈ┣啻涸鯓映霾剩?/strong>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

      當今青年一代,成長拔節(jié)伴隨祖國的強盛,有著開闊的視野和廣闊的天地,也不乏成長的陣痛和困惑。

      有的沉溺于生活里的“小確幸”,計較付出的“性價比”;有的嘴上說“隨便”,心里裝著“不甘”,在“躺不平”又“卷不動”中“仰臥起坐”;還有的“找捷徑”“鉆空子”,期待所謂的一夜成名暴富……

      “在一些青年中,青春沾染了惰氣、暮氣、邪氣。還有一些青年眼高手低、心浮氣躁,耽于空想、怠于實踐,甚至幻想著天上掉餡餅、一拳砸出個金娃娃來?!绷暯娇倳浬羁讨赋?,“任何貪圖享樂、坐享其成的心理,任何不思進取、不勞而獲的心態(tài),對國家和民族發(fā)展都是有害的,對青年個人成長也是不利的?!?/p>

      青春是人生之春、人生之華。時代的浩蕩洪流中,青年該如何不負使命,青春又該如何煥發(fā)光彩?

      80多年前,毛澤東同志給出答案:“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奮斗這一條?!?/p>

      在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號召:“我們的生活條件好了,但奮斗精神一點都不能少,中國青年永久奮斗的好傳統(tǒng)一點都不能丟。”

      青春怎樣出彩?“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

      當年,在梁家河的鄉(xiāng)親們眼中,習近平是“受下罪,吃下苦”的好后生。

      長期吃不上新鮮蔬菜,喉嚨里“燥得冒煙”,老鄉(xiāng)送的酸菜就是最好的美味佳肴;大冷天帶著村民打井,率先下到井里,踩在冰涼刺骨的泥水里干活……

      肩膀上的皮脫了一層又一層,扛起了重擔,闖過了“五關(guān)”,錘煉了意志,才“真正理解了老百姓”。

      好事盡從難處得,少年無向易中輕。

      相較社會物質(zhì)豐裕下的安于現(xiàn)狀、時代變遷中的駐足觀望,在變革的浪潮中弄潮搏浪、在發(fā)展的高原上再攀高峰,無疑是“自找苦吃”。然而,“只想著過舒適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準備入‘苦海’的?!?/p>

      2022年6月,四川宜賓學院求實會堂,習近平總書記同師生們親切交流。得知現(xiàn)場一名學生曾當過兵,總書記十分高興,鼓勵道:“有這個經(jīng)歷很好,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p>

      這名學生叫劉江。大學期間,他選擇投身軍營,在武警新疆總隊巴音郭楞支隊博湖中隊度過2年軍旅生活。

      剛到新疆時,望著茫茫戈壁,劉江滿腦子都是“我怎么就來這兒了”的念頭。然而,人生沒有白吃的苦。

      劉江在畢業(yè)季各個應(yīng)聘面試中脫穎而出,很多招聘單位看重的正是他參軍的經(jīng)歷。

      習近平總書記說,“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品嘗過耕耘的“苦”,時間自會獎賞收獲的甜。如此“苦樂年華”,方為青春應(yīng)有的滋味。

      青春怎樣出彩?“要忌‘急’,不能急于求成?!?/p>

      “這就好比一個大力士,奧運會的舉重冠軍,他能舉起一百公斤、二百公斤,當然是從舉十公斤、二十公斤開始的?!?010年1月,參加華中科技大學的一場主題黨日活動時,習近平同志以一番妙喻寄語同學們從小事做起,“不要眼高手低、好高騖遠”。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在成長的道路上,前進的每一步都值得稱贊;在時代的星河里,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輝。

      環(huán)顧各行各業(yè),多少默默無聞的崗位留下了青年揮灑的汗水,多少波瀾壯闊的事業(yè)里浸潤著青年靜水流深的奉獻。

      2023年7月,在江蘇南京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能源互聯(lián)網(wǎng)領(lǐng)域高科技企業(yè)南瑞集團,同青年研發(fā)人員親切交流。

      在企業(yè)智能制造生產(chǎn)區(qū),大家圍攏過來,向總書記高聲問好,青春的氣息撲面而來。

      看到大家意氣風發(fā)、信心滿懷,習近平總書記飽含期許地說:

      “我們說大器晚成,大器是什么?就是那些最好的東西、最高精尖的東西,這些東西都不是一下子可以做成的,都要下很大的功夫,甚至要用畢生精力。希望大家立志高遠、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劍的韌勁,以‘一輩子辦成一件事’的執(zhí)著,成就有價值的人生。”

      青春怎樣出彩?“要敢于做先鋒”。

      青年是最有闖勁的。

      在梁家河辦鐵業(yè)社、縫紉社、代銷店,解放勞動力、方便村民;在正定創(chuàng)造性提出走“半城郊型”經(jīng)濟發(fā)展的路子;在廈門領(lǐng)導編制我國地方政府最早的一份縱跨15年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青年習近平的創(chuàng)新意識、戰(zhàn)略思維,為年輕的追夢人作出示范:“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群體,理應(yīng)走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前列。”

      2025年開年,一群跳東北秧歌的人形機器人火了,也讓杭州宇樹科技創(chuàng)始人王興興“出了圈”。

      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民營企業(yè)座談會,“90后”的王興興是發(fā)言代表之一。他在發(fā)言中激動地說:“我們的企業(yè)和我們自己,都是在中國土生土長的。”

      座談會結(jié)束時,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民營企業(yè)負責人代表中間,同大家一一握手。見到王興興,總書記微笑著勉勵道:“你是這里面最年輕的。國家的創(chuàng)新需要年輕一代貢獻力量?!?/p>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ǎn)業(yè)變革方興未艾,時代對突破創(chuàng)新提出更高要求,尤需新時代青年保持敢為人先的銳氣、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讓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青春搏擊的能量。

      上世紀80年代,一篇題為《而立之年》的報告文學,寫到青年習近平在北戴河海濱第一次嘗試海上沖浪的故事——

      “雖然他毫無經(jīng)驗,可一種在風浪中搏擊的強烈渴望使他站起來,走向陣陣撲卷的海浪。”

      弄潮兒立濤頭,奮斗者永青春。

      青春,從不是一段易逝的年華,而是一種心態(tài)。銳氣不改、朝氣不散、勇氣不褪,每個人奮斗的樣子就是青春的樣子。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卑倌昵?,先輩曾這樣暢想“少年中國”。

      今天,站在歷史的山峰眺望,中華兒女青春飛揚,百年大黨風華正茂,現(xiàn)代化國家生機無限。

      “一個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興旺發(fā)達。”我們的民族朝氣蓬勃,我們的事業(yè)未來可期。

      新華社北京7月1日電

    《中國教育報》2025年07月02日 第0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guān)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 網(wǎng) 媒
    • 紙 媒
    • 微 信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综合13p,亚洲一区在线曰日韩在线,av黄片毛片在线观看

  • <b id="r1e9l"><meter id="r1e9l"></meter></b>
    <strike id="r1e9l"></str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