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id="r1e9l"><meter id="r1e9l"></meter></b>
    <strike id="r1e9l"></strike>

    首頁>檢索頁>當前

    使用人工智能要謹記“不物于物”

    發(fā)布時間:2025-04-02 作者:李萌 來源:中國教育報

      思政課必須處理好青年學生這個主體與AI這個“物”之間的關(guān)系

      日前,有媒體組織專家討論了“當AI(人工智能)會說謊,年輕人如何避免被‘帶偏’”的問題,以及AI與高校思政課如何更好融合的話題。實際上,AI的過度使用,對于高等教育的沖擊,遠不止因其“說謊”而致學生被“帶偏”這一個弊端,還包括:直接生成AI參考答案,形成認知依賴路徑;放棄主動思考,沉溺于人機對話,真實社會關(guān)系斷離等。那么,高校思政課應當如何對AI的使用作出有效回應呢?

      其實,古人早就意識到了客體主體化的危害。莊子為保持自身主體性,強調(diào)“物物而不物于物”,要駕馭外物而不為外物所驅(qū)使。荀子主張“善假于物”,即要善于利用物。唐朝司空圖在談到詩歌創(chuàng)作時,提出“道不自器、與之圓方”,不能把宇宙大道限制為某種具體器物。

      所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處理物我關(guān)系的智慧。思政課必須處理好青年學生這個主體與AI這個“物”之間的關(guān)系,思想和行動不能被AI限制,人不能被物化,不要期待宇宙真理被AI自動揭示。

      思政課要提高青年學生對于AI的局限性的認識。作為人的勞動產(chǎn)品,AI可以生成使用者所需的文字、視頻圖片、運算結(jié)果,但AI并不能成為社會關(guān)系的主體。AI只能模擬而不能生成人的思維,無法生成情感,無法代替人類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尤其是,AI不是法律關(guān)系主體,雖然能就某些問題提供參考意見和答案,但是無法承擔法律責任,相應法律后果和人生后果要由使用其參考意見和答案的人來承擔。

      思政課要教育引導學生學會“下笨功夫”。學生過度依賴AI很多情況下是怕“下笨功夫”的表現(xiàn)。當下,AI幾乎提供了所有問題的參考答案,如果在學習時不“下笨功夫”,最終只會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因此,要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克制,避免陷入投機主義、短期主義、功利主義誤區(qū)。

      思政課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出書齋,進入實踐一線。這有利于青年學生克服對AI的依賴。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思政課應當加大實踐教學力度,讓學生到一線去體驗、到現(xiàn)實中去感受,增強實踐體驗,破除數(shù)字技術(shù)加之于人的枷鎖。這種實踐體驗不僅僅是技術(shù)、更不僅僅是邏輯,而是情感,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對人民的感情、對生活的感受、對一草一木的熱愛。

      同時,高校應通過學術(shù)規(guī)則的制定限制AI的應用范圍。比如,對利用AI進行學術(shù)研究和創(chuàng)作的范圍作出明文規(guī)定。

      總之,思政課建設(shè)只有把認識論和實踐論結(jié)合起來,把柔性教育和剛性約束統(tǒng)一起來,堅守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才能在AI迅速迭代的技術(shù)浪潮中,把握學生主體性,實現(xiàn)培養(yǎng)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的目標。

     ?。ㄗ髡呦当本┛萍即髮W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中國教育報》2025年04月02日 第0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guān)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综合13p,亚洲一区在线曰日韩在线,av黄片毛片在线观看

  • <b id="r1e9l"><meter id="r1e9l"></meter></b>
    <strike id="r1e9l"></str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