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id="r1e9l"><meter id="r1e9l"></meter></b>
    <strike id="r1e9l"></strike>

    首頁>檢索頁>當前

    處處皆在的校園 始終在線的學習

    全球學習型城市的“上海樣本”

    發(fā)布時間:2022-08-14 作者:本報記者 計琳 來源:中國教育報

    全面升級上海市民終身學習云“空中課堂”,累計推出1萬多個學習資源,學習人數近220萬人次;全國首個“銀發(fā)族”專屬學習平臺——“金色學堂”頻道4月的日均收視用戶數達到77萬……戰(zhàn)疫“大考”中,面向人人、關注需求、始終在線的上海終身教育網絡平臺再次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去年10月27日,上海獲得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學習型城市獎”。自1999年提出建設學習型城市,經歷20多年的發(fā)展,上海的模式和經驗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如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終身學習研究所所長戴維·阿喬萊那所評價的:“上海在為市民提供終身學習機會方面取得了突出進展,在一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讓所有市民都有機會不斷發(fā)展自己,并為解決當地和全球的挑戰(zhàn)作出貢獻。”

    立交橋貫通,“體系化”支撐“現代化”

    在徐匯區(qū)凌云社區(qū)學校,保安大叔周耀裘在為學?!肮欧ㄔ旒垺表椖俊按畎咽帧钡倪^程中,對這項中華傳統(tǒng)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社區(qū)學校濃厚的學習氛圍中,他從學生變身為兼職老師,如今已是小有名氣的造紙匠人,還獲得了上海市2020年“百姓學習之星”榮譽稱號。

    在全球超大型城市中,上海人口規(guī)模2480萬無疑是一個龐大數字。但在這里,無論你來自何方、是否青春依然,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課堂,創(chuàng)造多彩的人生。

    如何打造“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大課堂?上海早在1999年就在全國率先提出了建設學習型城市的目標。此后,又率先組建跨部門推進的終身教育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率先設立終身教育專項經費,率先將“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納入法治軌道,率先建成社區(qū)教育四級網絡。用“體系化”支撐“現代化”,為學習型城市發(fā)展搭建起了貫通發(fā)展的立交橋。

    在終身學習的架構上有樞紐性的上海開放大學;到區(qū)一級,有相應的社區(qū)學院;再下沉到街鎮(zhèn)、居村委,都有相應的學習機構。16所區(qū)級社區(qū)學院,210多所街鎮(zhèn)社區(qū)學校,5500余個居村委學習點,配備了5萬多名社區(qū)教育工作者,形成了覆蓋全市的市、區(qū)、街鎮(zhèn)、居村社區(qū)教育網絡體系,構成了整個上海終身學習的系統(tǒng)框架。

    去年,上海率先啟動了學習型城市監(jiān)測的有關研究,建立了學習型城區(qū)監(jiān)測指標,不斷完善終身教育體系的科學化構建。目前,學習型城區(qū)建設監(jiān)測動態(tài)信息庫已匯集各類文件資料1.7萬份、各類數據資料4000多條,成為學習型城市未來建設發(fā)展的寶貴數據財富。

    據悉,“十四五”期間,上海還將開展一次全市萬人規(guī)模的市民終身學習監(jiān)測,各年度則開展分人群、分行業(yè)的市民終身學習需求與能力監(jiān)測,并定期向社會公布監(jiān)測研究成果。

    數字化轉型,“大鴻溝”變身“大機遇”

    去年4月,“上海市民個人學習賬戶(申學碼)”支付寶小程序正式上線,上海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正式進入了2.0時代。

    10年前,上海在全國設立首個存儲、整合學習經歷的省級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目前已為全市15%的常住人口建立個人學習檔案逾430萬個,積累各類學習成果9200多萬條,在各類教育成果間累計學分轉換人數超過10萬。

    作為個人終身學習賬戶的一個全新入口,“申學碼”的上線,為市民將上課、聽講座、證書、培訓、工作經驗等存入學習檔案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務,有利于每個學習者生成自己的數字畫像,而且所有記錄和學習成果都可以用二維碼的形式,“亮證”展示給用人單位。

    “之前學過的證書都可以轉換成學分,之前考過的科目也不用重復學習了,還能看到我的培訓經歷,真是節(jié)省了大量時間。”外賣小哥家銳有著一個計算機工程師的夢想,但也曾困惑于起點的不足。在登錄“申學碼”之后,他每一個成長的腳步都會被見證,夢想也開始漸漸清晰。

    用數字化滿足市民終身學習的需求,變數字鴻溝為數字機遇。上海不斷探索終身教育的線上學習模式,打造上海終身教育智慧教育平臺。

    2021年7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終身學習研究所發(fā)布了學習型城市應對疫情的全球典型案例,上海通過信息技術服務老年人學習的案例成功入選,成為全球13個典型案例之一。

    今年,疫情防控期間,上海學習網全面升級了“上海市民終身學習云—空中課堂”,累計推出1萬多份學習資源。各級各類老年大學(學校)共開設線上課程超過5000門,學習人數超過200萬人次,保障市民足不出戶在家學習。

    上海成功以數字化支撐起了高質量終身教育體系,并為全球提供著中國智慧與經驗。

    軟實力升級,“促公平”更要“圓夢想”

    “為什么大家喜歡上海,把它稱為‘魔都’,正是因為通過學習,我們形成了一個城市的文化,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城市的學習力就是我們整個城市關鍵的軟實力?!鄙虾J薪涛敝魅文唛}景說。

    終身教育反映了城市發(fā)展中的人性尺度和包容寬度。有教無類、個性多元,在這里,以學習者為中心不是一句口號。

    7月21日,創(chuàng)建已有5年的上海工匠學院正式開設首屆開放教育“工匠學歷班”,助力一線普通勞動者能力與學歷“雙提升”。學員可在工作日在崗實踐學習,也能以工學交替的方式進行學習,院士教授、大國工匠等專家學者、一線勞模都會成為他們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真正讓他們“把畢業(yè)論文寫在崗位上”。

    針對外來務工人員和一線基層員工,上海多年來開展百萬在崗人員學力提升工程、外來務工人員求學圓夢計劃等項目,還大力發(fā)展多元融合的“雙元制”職工繼續(xù)教育,努力探索打造以“能力和學歷雙提升、學校教育和工作場所雙空間、線上線下雙途徑、高校教師和企業(yè)導師雙師資、技能評價和學歷文憑雙證書”為特色的繼續(xù)教育新模式。今天,他們中的很多人已經成為上海工匠、學習標兵、崗位能手,成為城市產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一個無處不在的課堂已經成為教育公平加速器、自我學習補給站。這對上海50余萬殘障人士來說,感受同樣真切。上海市殘疾人聯(lián)合會和上海開放大學合作舉辦殘疾人教育學院,并在全市各區(qū)建立殘疾人學習中心,開設了本科、專科和中專學歷教育課程,讓殘障人士通過學習賦能增權,切身感受到這座城市帶來的溫暖和幸福。

    目前,上海已建有數以萬計的宅基課堂、田間教室、金睦鄰、樓宇小組等,同時努力打造市民“15分鐘學習圈”。上海還建立了中小學生假期社區(qū)實踐指導站,成立社區(qū)家長學校,推進社區(qū)教育機構開展家庭教育、青少年課后教育,助力“雙減”工作。舉辦上海書展、市民大講堂、市民詩歌節(jié)、在線人文行走等系列主題學習活動,更是營造了濃厚的終身學習氛圍。

    當跨越年齡鴻溝、地域邊界、求學門檻的不同人,通過各樣的學習方式,圓了多彩夢想時,當終身教育泛在可選,助力著每一位學習者終身發(fā)展時,它也讓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學習,讓人生更多彩!學習,讓城市更美好!

    《中國教育報》2022年08月14日第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综合13p,亚洲一区在线曰日韩在线,av黄片毛片在线观看

  • <b id="r1e9l"><meter id="r1e9l"></meter></b>
    <strike id="r1e9l"></str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