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講臺育桃李,一片丹心鑄師魂。在金秋送爽的九月,我們將迎來第41個教師節(jié)。中國教育新聞網特別策劃“我的教育初心”系列視頻,分享教育者們的育人故事。
從青絲到白發(fā),從初登講臺的忐忑到桃李滿園的欣慰,他們用一生詮釋“教育初心”的內涵——是春風化雨的耐心,是甘為人梯的奉獻,更是以生命點亮生命的執(zhí)著。今天,我們以“教育初心”為鏡,照見一群教育探索者的真實剪影。
在過去的七八年的時間里,付海亮老師一直在云貴川支教。
2017年在云南寧蒗小涼山的青浦小學,那是他支教的第一所學校,那個學期他是學校的唯一一個支教老師,也是學校的第一個支教老師。一個學期結束后,有一個孩子走到付海亮身邊說:“付老師,你來了,整個學校都變了?!彼f,“因為你來了,這里的老師笑得更多了;因為你來了,我們有體育課了;因為你來了,我們可以看圖書室里的書了……”在第一次支教的那半年里,付海亮找到了這一生想要從事的事業(yè)——鄉(xiāng)村教育。
更大的挑戰(zhàn)來自2021年,四川的大涼山瓦托小學,學校里全是彝族的孩子,一年級新生24人,絕大部分連漢語都聽不懂。付海亮從帶著孩子們讀《日有所誦》里的兒歌童謠開始,在語言的音樂性當中感受漢語的美,讓他們找到說話的節(jié)奏感。一年過去,孩子們完成了好幾本的整本書閱讀和50多首古詩詞吟誦,孩子們的識字量從0增長到700。
如今,作為四川大涼山爾且小學校長的付海亮組織開設了豐富的閱讀課程,把教育信仰和教育理念化成具體的課程,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在自然中自然地生長。付海亮說:“大山在那,雖然它很高,但他們沒有擋住我們的眼光,我們反而登上高山,看得更遠。因為閱讀,因為自然教育,讓我們跨越山川河流,看見了一片廣闊的大海。”
策劃:段風華
制作:戚悅
海報設計:馬虹霞
特別鳴謝:親近母語、四川大涼山爾且小學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