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西京學院第六屆櫻花節(jié)在漫天粉白中盛大啟幕。今年,學校以“櫻舞秦風·匠心繪長安”為主題,創(chuàng)新開設了櫻花樹下的思政課堂,以花為媒,鑄魂育人。
活動將三秦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美育思政的育人理念深度融合,在絢爛的櫻花下,精心打造了一場“可聽、可賞、可品”的文化盛宴。
西京學院第六屆櫻花節(jié)現場
西京學院校領導在參觀互動過程中表示,“櫻花是青春的象征,三秦文化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海納百川、兼容并蓄,希望同學們在賞櫻中感悟文化厚度,在傳承中砥礪青春擔當。”
非遺展演煥新輝 傳統(tǒng)未來共交響
櫻花節(jié)現場的“三秦非遺大舞臺”,使傳統(tǒng)藝術與現代創(chuàng)意碰撞生輝,綻放出別樣的光彩。一場場精彩絕倫的非遺演出讓現場觀眾目不暇接,沉浸式展演讓思政課“活”了起來。
長安古樂《郁金香》揭開序幕,編鐘與電子樂交融,仿佛讓人們聽到了歷史與現代的回響輝映;秦腔折子戲《忠保國》唱腔高亢激昂,“吼”出的不僅是戲文,更是秦人耿直堅韌的性格;華陰老腔《太陽圓月亮彎都在天上》《將令一聲震山川》的表演中,老藝人們手持月琴、驚堂木,用黃土高坡上“最早的搖滾”唱出關中兒女的豪情。
陜南民歌《吆起號子走漢江》悠揚的旋律展現了漢江兩岸的秀美風光;陜北說書藝人喬仰文、邵艷霞懷抱三弦,以《西京贊歌》講述校園故事;古典舞《春三月》《折柳》的優(yōu)美舞姿讓人陶醉其中。
歌舞表演
賞櫻之余,三秦美食體驗區(qū)也熱鬧非凡。陜南熱米皮、關中“Biangbiang面”、陜北洋芋擦擦、黃饃饃的香氣彌漫校園。這些美食不僅滿足了味蕾的需求,更能感受到了三秦大地的飲食文化魅力。學生們邊做邊學,和面時感悟“柔韌之道”,調餡時體會“兼容并蓄”,烹飪過程成了生動的“勞動思政課”。
櫻下育人并蒂開 美育思政潤心田
櫻花樹下,“一院一品”繪就西京學院“匠心精神+藝術素養(yǎng)”的育人畫卷。
“櫻下臨帖”區(qū),萬鈞書院以“墨韻三秦·書潤青春”為主題。學子們執(zhí)櫻花色墨筆,在書簽上揮灑詩意,或以刀為筆篆刻《誠健博能》校訓,臨摹《開成石經》《石門銘》等碑刻作品選句。
允能書院的健康坊、3D造物局和武燕剪紙傳習所,巧妙地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生活相融合。在健康坊,中醫(yī)師根據現場學生的個人體質,指導學生DIY中藥香囊、泡腳包等,為師生科普中醫(yī)基礎和養(yǎng)生之道,還通過推拿等手法,為師生提供健康服務;非遺傳承人武燕指導學生將剪紙藝術與西京元素相結合,創(chuàng)作出“櫻花校訓”圖案。美術學專業(yè)學生段佳汝表示:“剪紙不僅是技藝,更是一種剪去浮躁、留下初心的修行?!?/span>
至誠書院的鼓舞表演,將西安鼓樂與絳州鼓樂的韻律交織成一首激昂的樂章?!肚赝觞c兵》等古典韻律與現代編曲技術激情碰撞,將傳統(tǒng)鼓藝與青春律動完美融合,以“一鼓振三秦”之勢,讓千年鼓韻在時代脈搏中煥發(fā)新生。
行健書院的合唱團,用歌聲傳遞紅色經典。創(chuàng)業(yè)書院則融合了白鹿原文化、陜歷博國寶、漆扇非遺和涇陽茯茶古法文化。
博雅書院讓面花、團扇、香包、吹糖畫、插花、拓印、漆畫、臉譜、草編等民間藝術走出典籍,躍然于現實。其中,面花藝術以唐代“素蒸音聲部”為靈感,在蒸制中凝固時光,成就可賞可食的文化瑰寶。
拓印作品
櫻花落處皆春泥 文化薪火永相傳
多年來,作為西京學院的特色育人項目,櫻花節(jié)不僅是一場盛大的賞花活動,更是學校對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堅定承諾。
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推動美育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形成教育合力,提升鑄魂育人實效。學校在課程體系中巧妙地融入了傳統(tǒng)文化元素,推出了鼓樂、美術、書法、影視及戲劇等一系列相關課程,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深刻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與博大精深。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